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6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林业   527篇
农学   656篇
基础科学   276篇
  2169篇
综合类   5299篇
农作物   506篇
水产渔业   361篇
畜牧兽医   2001篇
园艺   365篇
植物保护   291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572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501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鲁如坤  时正元 《土壤》2001,33(5):227-231,238
本文研究了红壤典型地区土壤磷素的不断积累情况 ,并初步提出了可能造成面源磷污染水体的土壤有效磷临界参考水平。这一水平在以泾流为主和以下渗水流为主的不同土壤上临界值不同 ,在旱地土壤和水稻土上数值也不同。作者认为红壤区目前的土壤有效磷水平大部分都处于上述临界值以下 ,但在冲积土区的水稻土上 ,特别是高产水稻土区 ,以及城郊蔬菜区都有数量不等的土壤已达到或超过这一临界值 ,面源磷的污染在这类土壤上已成为现实威胁。作者建议应开展我国不同地区面源磷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供磷水平对不同磷效率玉米氮、钾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在砂培条件下,以磷高效利用型玉米(KH5)和磷低效利用型玉米(西502)为材料,研究了低磷(Pi25μmol/L,LP)和正常供磷(Pi2mmol/L,NP)2个供磷水平对其氮、钾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高效利用型玉米氮钾素吸收和干物质积累受低磷处理的影响较小,表现出对氮、钾的高效吸收。正常供磷水平下,磷低效利用型玉米氮、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磷高效利用型,但其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生产能力远低于后者。低磷处理使玉米干物质和氮钾营养向根系分配的比例增加,磷低效利用型玉米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反映其耐低磷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93.
甘蓝型油菜不同磷效率品种苗期根系生长及磷营养的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对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品种 970 81和磷低效品种 97029苗期根系生长状况和体内无机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酯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磷高效品种的主根长 ,根体积、根 /冠比及根系活力受缺磷影响均比低效品种降低9 3、2 1.9、10 .9、7.8个百分点 ,表现出根系良好的适应性。在缺磷条件下 ,2个品种各部位无机磷含量都有所降低 ,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则增加。其中磷低效品种 970 2 9各部位无机磷含量降低幅度较大 ,酶活性增长较快 ,表明其根系吸收能力较差 ,体内有机磷分解的程度高 ,苗期即需通过再利用来维持其基本生长 ,使后期的生长失去保障。磷高效品种 970 81各部位无机磷所受影响较小 ,酶活性增长较少 ,根系衰老较慢 ,再利用程度小 ,后期生长潜力大。  相似文献   
994.
土壤磷素循环及其对土壤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杨珏  阮晓红 《土壤与环境》2001,10(3):256-258
农业非点源磷的输出是造成地表水营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弄清土壤磷的流失机理可为进一步控制农田径流磷的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土壤磷素循环研究成果,并对其加以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磷素循环对研究土壤磷的径流流失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土壤磷酸盐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一定温度下磷酸盐和周边水体氧的同位素分馏仅受生物活动控制,因此磷酸盐氧同位素成为生态系统中磷源和磷循环研究的良好示踪剂。介绍了磷酸盐氧同位素研究应用的理论基础和近几年来针对土壤富含有机质,氧元素来源多样的特点发展起来的土壤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分析和纯化方法,综述了磷酸盐氧同位素在土壤磷源示踪和磷循环应用研究中的初步进展,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吸收氮磷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5)N示踪试验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有机叉的矿化和小麦对有机氮的吸收利用,基施氮肥主要用于营养器官的形成,返青追肥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形成。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提高了总氮生产效率。配施处理小麦对磷素的吸收总量稍高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磷素在籽粒中的分配率稍低于单施无机氮肥处理是导致磷素生产效率下降的重要因素。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培肥了地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本文应用蒋柏藩和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我国北方主要的石灰性土类进行了无机磷形态分级的研究,并对其有效性作出了初步评价。供试的甘肃、陕西和河南的16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的分布情况为:Ca2-P平均占无机磷总量的1.34%,Ca-P占9.91%,Al-P占4.27%,Fe-P占4.40%,O-P占10.9%,Ca10-P占69.1%。生物试验的结果表明:Ca2-P型的磷酸盐是最有效的,也是作物磷素营养的主要来源;Ca8-P、Al-P和Fe-P可以作为缓效磷源;Ca10-P和O-P只是一种潜在磷源。本研究为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研究和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6,自引:7,他引:86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增强土壤蛋白酶、脾酶、转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土壤蛋白酶、腺酶、转化酶的活性与土壤NH4+-N和有机质,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为作物生长创造一种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水稻生育期,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随水稻生育期递进而降低;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较低。土壤的酶活性与氮、磷养分的有效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磁处理棕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磁处理棕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处理棕壤后磷的吸附量降低,促进了磷的解吸。棕壤不同粒级磁化后(0.002~0.005mm除外)吸附量基本都减少,而<0.002mm粒级和0.005~0.01mm粒级对吸附量减少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畦灌水流推进过程计算模型对确定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依据水量平衡模型,分析畦灌下渗水形状系数、地表储水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渗水形状系数受地表水推进过程中的推进距离和时间的幂指数影响很小,可用一个稳定值代替,由此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畦灌水流推进简化解析模型。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求解方便、精度较高的优点,可用于畦灌合理灌水技术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