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63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2篇
  62篇
综合类   27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01.
为合理利用和更好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冀北地区保存的502份马铃薯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26个表型性状,以不同块茎肉色进行分组,设置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和多样性比例4种取样方法,5%、10%、15%、20%、25%和30%共6种取样比例,利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和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抽选核心种质。利用遗传多样性特征值、t检验、评价参数和系统聚类等方法对核心种质的表型性状进行评价,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平方根比例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20%为最佳取样比例,欧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最优聚类方法为最短距离法,最终抽提出100份马铃薯核心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9.92%;核心种质的评价和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100份核心种质消除了大部分遗传冗余,保留了所有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研究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02.
讲解了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取样接线必须注意相位的问题,以及造成10kV线路相位容易接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703.
为明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兵团北疆第六师、第十二师及东疆第十三师共11个团场、99块样地、891个样方的杂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及东疆棉田杂草主要有20科44属46种,其中禾本科杂草7种,占15.2%,阔叶杂草38种,占82.6%,莎草科杂草1种,占2.2%;一年...  相似文献   
704.
在我国东南5省选择6个代表性区域(自然村),采用ASI和地统计学等方法对耕作土壤的有效Ca、Mg、S和Zn的空间变异性与合理取样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微量元素的一般变异性大小顺序为:S>Zn>Mg>Ca,有效Ca和Mg的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和微地形等区域性因素的影响,有效Zn的变异主要与作物布局和施肥水平等随机性因素有关,有效S的变异则同时受水分条件、作物布局和施肥水平的制约;②尽管某些中微量元素的总体变异性相似,但在各研究区域,其实际半方差结构并不相同;③对于明显偏斜的土壤养分来说,建议采用最适分配法确定合理取样数量,纯随机合理取样数量仍可作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05.
种子微创取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微创取样装备是面向生物育种技术中的种子切片取样环节,基于机电控制、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种子基因样本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的智能化工具,其推广和应用可有效提升种质资源培育的效率和质量,助力种业振兴。本文首先介绍了种子切片检测的历史背景和装备研究现状,随后将种子微创取样关键技术系统地划分为种子分离、位姿调整、夹持输送、取样和样品收集与清洁技术,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种子切片装备发展要求和应用场景,归纳了种子切片取样装备面临的切割理论不足、多尺度通用性差、系统集成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为: 加强种子切片装备基础理论研究;多尺度通用化种子切片平台开发;发展全生产环节智慧取样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706.
传统的地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统计方法如人工捕尽法、土丘计数法等,操作起来费时耗力.无人机航拍技术是一种灵活性强、易操作、可实现地面数据与航拍影像动态分析的技术.本研究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航拍技术,采用不同飞行高度和拍摄面积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13处具有代表性地点调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地面土丘密度.对航拍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土丘数量,结合地面人工调查测定土丘数量,分析最佳航拍高度;分析航拍面积与土丘密度之间的关系,明确无人机调查东北鼢鼠地面土丘的最小取样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地区,调查东北鼢鼠种群相对数量时,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为50 m,最小取样面积为2.21 hm2.  相似文献   
707.
新疆棉田杂草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调查新疆棉田杂草结果明确,新疆棉田杂草有19科50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8%,阔叶杂草占82%。相对多度达10以上的棉田杂草依次有马唐、田旋花、稗草、灰绿黎、画眉草、狗尾草、芦苇、反枝苋8种,其中双子叶杂草田旋花和灰绿黎,禾本科杂草马唐和稗草的相对多度在30以上,为新疆棉田杂草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708.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山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普遍采用"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进行施工,而淤积层的分布规律对评价坝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勘察淤积土剖面分层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探地雷达(GPR)对固原市西吉县大沙河水库坝前淤积土进行探测试验。在选定的坝前淤积土探测区域内,布设了10条测线,首先确定了雷达探测最佳图像效果的叠加次数,然后在所有测线上每隔0.5 m (共计794个测点)进行了探测。同时开挖深度为1.5 m的探槽观察淤积层剖面状况,并在不同深度剖面上取土样进行室内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雷达探测的最佳叠加次数为512次;雷达波谱图显示在深度为0~2.5 m范围内,坝前淤积土有6层明显的沉积层理;在深度为4~9 m范围内,有清晰连续的河道河床轮廓,各测线上淤泥的沉积厚度范围为3.7~8.2 m;在探槽深度约50 cm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砂质粉土—黏质粉土的层理,与探地雷达在该位置的图像解析一致。探测试验为坝前淤积层沉降计算及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09.
薛壮壮  冯童禹  王超  沈仁芳 《土壤》2023,55(5):1008-1015
为了研究不同磷肥水平下酸性红壤上玉米不同部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明确玉米不同部位AMF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对磷肥的响应差别,为提高酸性红壤磷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设置三个磷肥水平:不施磷、低磷(25 mg P /kg)和高磷(100 mg P /kg),玉米培养4周后,测定玉米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玉米根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随着磷肥水平增加,玉米生物量显著提高,高磷处理下玉米地上部磷含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低磷处理。取样部位(根部、根际和非根际)显著影响了AMF群落优势属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Paraglomus)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相对丰度,但是磷肥影响不显著。类似的,取样部位而不是磷肥显著影响了AMF群落香农指数和物种丰富度。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结果显示,根部样品与非根际和根际土壤样品群落距离更远,而相同取样部位中不同磷肥水平间群落组成更为相似;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进一步表明,取样部位而不是磷肥显著影响了AMF群落组成结构,主要表现在根部样品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不同。因此,酸性红壤上玉米不同部位对AMF群落的影响明显高于磷肥作用,表明AMF应用于酸性红壤时应重点考虑作物部位的特性。  相似文献   
710.
F2大豆种子脂氧酶(Lipoxygenase,Lox-1,2,3)三个同工酶缺失性状筛选鉴定方法的开发,对于脂氧酶缺失的无腥味大豆育种及其表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脂氧酶Lox-1, 2, 3三个同工酶在不同pH下对亚甲蓝和β-胡萝卜素褪色反应的颜色变化,通过痕量取样,精准鉴定F2分离世代出现的Lox-1, 2, 3野生型、Lox-1, 2, 3缺失型、Lox-1, 2缺失型、Lox-3缺失型四种表现型,该检测手段不影响含目标性状的个体的正常继代扩繁,为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的培育及其表型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