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通过胚胎组织切片及常规染色发现,胚胎期第35天已经初步分化形成皮肤,随后表皮经历复层化,真皮经历胞外基质纤维堆积,形成哺乳动物典型皮肤结构。毛囊形态发生开始于胚胎期第75天,经历基板形成、毛芽、毛钉和毛囊分化成熟几个主要阶段。初级毛囊形成过程中伴随几波次级毛囊发生,最终形成由3种不同毛囊类型组成,呈单毛囊散在分布的毛被结构。皮脂腺和汗腺的发育伴随毛囊发生而发生,经历形态发生和分化成熟过程,最终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单位。牦牛皮脂腺和汗腺分布于初级和次级毛囊,这种广泛分布特征体现了其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蠕形螨虫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家畜及人的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病,该病又称为毛囊虫病或脂螨病。各种家畜各有其专一的蠕形螨寄生,并且互不感染。  相似文献   
13.
“耳屎”也称为“耳蝉”,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屑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  相似文献   
14.
蠕形螨病亦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猫的皮脂腺、淋巴组织或毛囊内而引起的一种常见而又较顽固的皮肤病,以犬多见,且危害严重.典型的蠕形螨生长在动物毛囊内,但有时也可以在毗邻的皮脂腺与皮肤分泌物中找到.螨虫以毛囊碎屑、细胞以及少量皮脂为食.在淋巴细胞受到抑制或受到细菌继发感染的时候,会为螨虫扩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皮脂腺的分泌物具有油脂的特性,如果在皮肤和被毛上积聚多了,再加上沾到身上的污秽物,以及排泄后留下的—些粪尿,可使被毛缠  相似文献   
16.
痤疮蜂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子俊  朱万云 《中国蜂业》2009,60(12):42-43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皮肤病。因为新生丘疹疙瘩为刺,并能破出白色粉汁,故又名粉刺、肺风粉刺和肺风酒刺。由于好发于青年人,它还有个俗名叫“青春痘”。  相似文献   
17.
《山东饲料》2008,(3):40
与男性相比,许多青年女性起了痘痘以后,习惯选择一些外用药,如皮炎平、肤轻松、皮康王等,这些习惯都要改变。因为许多皮肤外用药中多含有激素,初用这类药物时,痘痘可能会出现减轻或消褪。由于激素可以刺激皮脂腺增生,使其分泌更加旺盛,因此时间一长,痘痘就会生长得更加旺盛。  相似文献   
18.
犬蠕形螨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蠕形螨病又称犬毛囊虫病或犬脂螨病,是由于犬蠕形螨寄生于犬毛囊或皮脂腺而引起的皮肤病。犬蠕形螨多寄生在犬的眼、耳、唇以及前腿内侧的无毛处,多寄生在毛囊中,很少寄生在皮脂腺,形成与周围界限分明的红斑。该病多发于3~10个月龄的幼犬,但目前来看犬蠕形螨病的发生已没有年龄限制,各种年龄段的犬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养犬数量的增多,犬蠕形螨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犬蠕形螨病是由蠕形螨寄生于犬皮脂腺或毛囊而引起的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皮肤病,如防治措施不当,病犬逐渐消瘦,最终死于营养衰竭、中毒或脓毒症。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小动物临床实践,对犬蠕形螨病的防治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9):21-21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蜜蜂夏季主要敌害之一。蟾蜍比青蛙稍大,皮肤粗糙,背面长满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一对位于头侧鼓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