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90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49篇
  49篇
综合类   1468篇
农作物   319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542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1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赶泰-2-2和丰平黑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分别为45.42%和59.25%,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0.42%和39.17%,卵孵化率分别为32.50%和36.50%,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Bethel饲养的豆卷叶螟化蛹率、世代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均最高,吴江青豆3、皖82-178和山东大豆饲养的豆卷叶螟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在山东大豆、皖82-178、丰平黑豆和Bethel上豆卷叶螟的产卵量大,而在吴江青豆3和赶泰-2-2上的产卵量较少,山东大豆和皖82-178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多,分别为311.83和308.83头/株,Bethel上的幼虫数较多,为208.00头/株,而赶泰-2-2、丰平黑豆和吴江青豆3上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993.
青海环湖高寒草地黄花棘豆锈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环湖高寒草地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锈病的发病率、病害症状及其对黄花棘豆生长特性(株高、分枝数和花头数)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侵染黄花棘豆的病原为拉伯兰单胞锈菌Uromyces lapponicus,该锈病菌无夏孢子阶段。山顶黄花棘豆具较高株丛枯死率,山底则具较高株丛发病率和锈病感染率。感染锈病的黄花棘豆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分枝数减少,不能开花结荚,甚至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994.
"疯草灵"解毒缓释丸预防绵羊黄花棘豆中毒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8只绵羊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天按10 g/kg饲喂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antha鲜草,同时试验组投服疯草灵解毒缓释丸3丸,对照组不投服,以探索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在试验第16-21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试验组在试验第50-72天出现黄花棘豆中毒症状;实验室结果为2组羊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尿素氮(BUN)含量比试验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表明投服3丸疯草灵解毒缓释丸对绵羊黄花棘豆中毒具有预防作用,但还不能完全防止黄花棘豆对绵羊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Ti质粒介导遗传转化途径,建立了表达白羽扇豆酸性磷酸酶基因(APase)的白三叶草转基因系。PCR检测发现,APase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APase基因在部分转基因系中高水平表达。此外,在异源表达APase的白三叶草中,位于APase上游的Patatin信号肽具有将翻译产物引导至细胞间隙和根际的能力。在以植酸盐为唯一磷素供源的条件下,与转化空载体的对照植株相比,高水平表达APase的白三叶草转基因系植株的磷素累积量、鲜重和干重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异源表达白羽扇豆APase基因能明显增强白三叶草吸收有机态磷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6.
<正>蚜虫是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俗称蜜虫、腻虫,为同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蔬菜上的蚜虫主要有桃蚜、萝卜蚜、瓜蚜、甘蓝蚜、豆蚜等。1为害特点和习性蚜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分布在蔬菜的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或留种株的嫩稍嫩叶上为害,刺吸汁液,造成蔬菜植株节间变短、弯曲,幼叶向下畸形卷缩,使植株矮小,影响白菜包心或结球,造成减产,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死亡。留种株受害不能正常抽薹、开花和结  相似文献   
997.
作物产量与群体结构密切相关。为合理配置群体结构,提高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产量,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油莎豆产量潜能。2018年以黑油莎2号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大田裂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90 000株/hm2(A1)、110 000株/hm2(A2)、130 000株/hm2(A3);裂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B2),45 cm垄上单行(B3);裂裂区为留苗方式,分别为矩形留苗(C1),三角留苗(C2),共18种处理,3次重复。通过测定群体光合速率(CAP)、叶绿素a+b(Chla+b)含量及荧光参数(Fv/Fm和qP),研究不同处理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油莎豆块茎形成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3种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期,群体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莎豆块茎形成后0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块茎形成后25~75 d,冠层和下部叶片叶绿素a+b含量、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呈先增后降趋势。相同密度和留苗方式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Fv/Fm及qP所测指标表现为种植方式B2最大,较B1、B3差异均显著(P<0.05);相同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上述所测指标表现为留苗方式C2更大,较C1差异显著(P<0.05)。A2B1C2处理产量达到7520.45 kg/hm2,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油莎豆产量的关键。适宜密度下,合理的宽窄行配置和三角留苗方式可有效改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叶绿素a+b含量,提高最大光能转化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是实现植株个体与群体相互协调并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气吸式油莎豆精量铺膜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国内油莎豆精量播种机械应用很少的现状,为了实现大面积精量播种油莎豆作物、提高油莎豆播种质量、节省农工农时、降低经济投入,设计了一种气吸式油莎豆精量铺膜播种机。采用气吸式排种器可以实现将油莎豆种子按照设定的株距每穴单粒精播,并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和铺膜作业,适用于大面积播种,具有结构简单和调整方便的特点。田间试验证明,整机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精量播种,并且符合农艺的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999.
豆奶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豆奶是我国传统的植物蛋白饮品,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营养成分堪与牛奶相媲美。但豆奶中的异味是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限制因素,即大多数豆制品所特有的豆腥味、青草味、青豆味、苦涩味等不良风味。国内外关于豆奶异味的成分及去除异味的方法报道较多,而关于豆奶香味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研究通过GC-MS与GC-O联用的方式,鉴定对豆奶风味影响较大的成分,并将体现豆奶异味与豆奶香味的成分区别开来,为今后探索如何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不同发芽床、温度对铜仁珍珠豆型花生发芽、活力、幼苗长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纸间发芽床处理花生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最高,种子活力最强;同时,在纸间发芽床上采用20、25、30℃3种不同的温度处理,结果显示30℃纸间发芽床最适宜铜仁珍珠花生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