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68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24篇
  34篇
综合类   70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662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该文利用植物源引诱剂在从化地区进行了松瘤象野外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松瘤象从4月开始羽化,至12月结束,整个羽化期持续将近1a,羽化高峰在4月底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52.
本文旨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瘤胃液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样品经0.5 mol/L盐酸提取后,用丹磺酰氯柱前衍生,流动相为乙腈和0.1 mol/L乙酸铵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柱温30℃.应用该方法,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饲粮条件下瘤胃液中5种生物胺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3.
为探索日粮蛋白水平对瘤胃发酵、血液尿素氮浓度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用6头体重(154±13.2)kg雄性泰国本地生长肉牛,采用随机3×3拉丁方试验设计法,分另喂给粗蛋白浓度4.3%、7.3%和10.3%(干物质基础)的全混日粮,测定不同蛋白水平日粮的血液尿素氮、瘤胃氨基氮、pH值、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胃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内镜及CT资料。结果 16例胃间质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6例(37.5%)。胃镜仅有2例内镜下活检证实为胃间质瘤,恶性者表面多有溃疡或糜烂(84.5%)。CT表现肿块直径大于10cm的肿瘤5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恶性。结论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应综合分析临床、内镜和CT的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牛乳头状瘤的病理学观察及其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牛乳头状瘤病毒(BPV)在我国对牛的致病性及基因型,本研究选取某奶牛场发病的犊牛,通过对皮肤肿瘤样物进行临床观察、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应用DNA提取及PCR等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牛乳头状瘤呈现角化过度和细胞空泡化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胞浆棕染呈BPV阳性;应用PCR对其DNA进行扩增,检测出阳性样品,测序结果表明与BPV-1和BPV-2同源性达98%~99%.表明该奶牛场犊牛发病由BPV-1和BPV-2引起的.  相似文献   
56.
我国草莓斑驳病毒研究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采集6省13市病样73株。经鉴定带SMoV的67株,占样本的91.78%。采取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及蚜虫分离和传播病毒试验,并辅以病毒提纯,人工摩擦接种草本植物,病毒粒子电镜及超薄切片观察等手段加以确证。在辽宁省田间获得一种草莓中瘤钉毛蚜(Chaetosiphon sp.)以及棉蚜和桃蚜均传播本病毒,传播率依次为70%,40%及33%(最高率),系半持久性传播。病毒提纯制荆最大吸收值在260nm处,最小吸收值在240nm处。A260/280=1.21。电镜观测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28~30nm,病叶超薄切片观察,在细胞质里有晶状球形颗粒,直径约25nm,排列整齐。以分离物(M-3)提纯制剂为抗原所制备的抗血清与有关病样呈阳性反应。试验证实了国内SMoV的发生和分布。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研究目的如下:①确定瘤胃液内奇链支链脂肪酸(OBCFA,如C15:0、iso C15:0、anteiso C15:0、C17;0、iso C17:0、anteiso C17:0和C17:1)与尿嘧啶、嘌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②通过评价牛奶中潜在的OBCFA分泌情况预测产奶牛十二指肠微生物蛋白的流通量;⑧应用独立设置的数据评价预测方程的准确性;①比较预测方程是否比以日粮干物质摄人量和日粮特性为基础的预测更准确。试验1:选择4头奶牛,按1:4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分组。日粮由不同植物组成的青草青贮和统一的精料组成,研究瘤胃内OBCFA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应用嘧啶和嘌呤作为瘤胃微生物的标记,研究在饲喂4、12和17h后瘤胃内微生物蛋白产量与OBCFA(g)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瘤胃内微生物蛋白的产量与OBCFA紧密相关(r^2=0.716,RMSE=4.45)。为了校正瘤胃微生物品种造成的标记物浓度之间的差异,将C17:0包括在回归方程中,结果导致预测的相关系数升高(r^2=0.780,RMSE=3.92)。试验2:给产奶牛饲喂相同的青草青贮和不同淀粉浓度的基础日粮,来评价十二指肠微生物流量和乳中OBCFA的关系,同样观测到瘤胃液和乳中OBCFA的产量与十二指肠微生物流量之间紧密相关(RMSE=4.28),但是如果将直链C17脂肪酸包括在回归方程中时,预测的相关系数没有增加(RMSE=4.92)。用3组独立的数据对目前的预测方程进行评价,通过方程对乳中分泌的OBCFA和直链C17脂肪酸的观测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到预测误差的均方根分别为20.5%和13.4%。比较最新得出的方程与以前发表的以干物质采食量和日粮特性为基础所得出的预测方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前者更为准确。通过本试验,首次可以在DMI不可以准确计算的条件下.通过牛奶中OBCFA含量对十二指肠微生物流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8.
水稻瘤矮病是8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病毒病。在广西仅博白县已有发生的报道。可是,1991年北流县较大面积发生,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早稻发病的有白马、清湾、六靖、平政等4个乡(镇),其中以平政镇龙池村早稻发病较重,病蔸率一般在25—50%,高的达73.2%。晚稻发病的有清湾等13个乡(镇),发生面积1412.8公顷,占全县晚稻实插面积的4.5%。估计全县因此病发生造成损失100万公斤以上,为了明确本病发生危害情况及其与栽培条件的关系,特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9.
山西省永济县某鸡场从美国直接引进的AA 肉用父母代种鸡,大同市某农场养鸡厂从北京引进艾维茵肉用父母代种鸡,先后发现有散发的血管瘤病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组织学诊断,认为该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皮肤血管外皮瘤。  相似文献   
60.
白羽瘤头鸭不同生长阶段的甲状腺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7例不同日龄的白羽瘤头鸭(Cairinamoshata)外用血清中T4的含量和用组织学方法检查甲状腺滤泡的发育作为甲状腺活动的指标,研究不同日龄的生长速度与甲状腺活动的关系。57例白羽瘤头鸭的血清T4含量平均为1.36±0.37μg/100ml,其中1—40日龄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除20日龄外,其他的均随着日龄增长而升高,分泌的高峰出现在40日龄,以后随日龄增长而下降。40日龄组血清T4的含量与1、10、20、60、和90日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T4的波动与相对生长率之间有统计学强的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组织切片检查,刚出壳的雏鸭甲状腺滤泡小。10—40日龄甲状腺滤泡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滤泡腔被甲状腺球蛋白所组成的蛋白质凝胶的均质液所充满、着色深而均匀。60—90日龄鸭甲状腺滤泡虽然增大,但其内部凝胶的均质液充满不完全或空虚,着色浅而不均匀。各日龄组甲状腺滤泡的变化和甲状腺分泌的含量变化与T4的波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