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7篇
  12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在黑麦草修复重金属(Zn,Pb,Cu,Cd,Ni)——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城市排污河道疏浚底泥的过程中投加EDTA(1mmol/kg和3mmol/kg),柠檬酸(5mmol/kg和15mmol/kg),DTPA(1mmol/kg和3mmol/kg),研究了对黑麦草生长及重金属积累、底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mmol/kg的柠檬酸提高了重金属在植物地上部分的积累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增大柠檬酸的投加量阻碍了植物的生长、抑制了对重金属的吸收。3mmol/kg的EDTA和DTPA均能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但也降低了植物的叶绿素含量。5mmol/kg的柠檬酸降低了底泥的pH,但其它2种螯合剂对底泥的pH没有明显的影响。3种螯合剂均增加了底泥溶液中重金属的浓度;增大了底泥大颗粒体积百分比,降低了其比表面积和晶格强度,有助于底泥颗粒释放吸附的重金属;提高了底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了底泥的TOC含量。5mmol/kg的柠檬酸提高了底泥脲酶的活性,但效果不显著,而其它2种螯合剂均明显降低了脲酶活性,3种螯合剂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究鸡粪和炉渣添加对疏浚土的改良效果,为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疏浚土为供试土壤,皇竹草为供试植物开展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添加5%鸡粪(T1)、添加5%鸡粪+5%炉渣(T2)、添加5%鸡粪+10%炉渣(T3),分析不同处理对疏浚土理化性质、皇竹草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 与CK相比,3种处理均显著改善了疏浚土的理化性质。其中,T3处理的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为最高水平。鸡粪和炉渣添加显著促进皇竹草的生长及养分积累,T3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株高、生物量及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积累量均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对疏浚土的改良效果排序为T3>T2>T1。[结论] 添加鸡粪或鸡粪+炉渣能显著改善疏浚土的理化性质,促进皇竹草生长和养分累积,且T3处理对疏浚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36-13537,13580
[目的]研究基于生态保护及后续生态修复的新型环保疏浚关键问题。[方法]针对目前环保疏浚重点集中在底泥污染物去除,对疏浚后水生态修复重建工作关注不够的问题,分析筛选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生长控制因子,并提出生态疏浚方式。[结果]在分析疏浚目的、效果及影响等基础上,从生态保护及利于后续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筛选出水深和基质两类因子为底泥环保疏浚的优控因子,提出可结合底泥清淤重塑水下地形的新型疏浚方式。[结论]该研究为后续生态修复构建所需合适的水深及基底等条件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4.
杨丹  刘燕  葛皎 《北方园艺》2016,(16):177-181
为研究河道疏浚底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的可行性,通过盆栽油菜试验,分析了底泥以不同比例添加到土壤后,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菜幼苗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底泥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油菜幼苗株高、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植株体内的C、N、P含量;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以1∶2添加时增加最显著,株高比对照增加了42.9%,生物量比对照增加了1.34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35.0%和22.2%,地上部分植株C、N、P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1%、1.55倍和45.15%;当底泥与土壤比例达到1∶1时,株高、叶片叶绿素、地上植株C、N、P含量开始下降,生物量甚至略低于对照处理,此时土壤全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可见,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够促进油菜幼苗生长,但高比例的疏浚底泥添加将导致土壤污染及植物生长胁迫。为避免重金属大量输入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利用河道疏浚底泥提高土壤肥力时,添加比例应控制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85.
液压清淤机在河道疏浚、农田基本建设应用中,液压系统常会出现故障,影响机械使用效率,必须及时检查排除。一、油压不足或无油压1、检查液压泵,或无油液输出,则为液压泵严重磨损或损坏,或因滤网堵塞及油液粘度过大导致吸油管阻力增加,或吸油路进气,以及油泵转速  相似文献   
86.
滆湖北部底泥疏浚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滆湖北部湖区生态系统对底泥生态疏浚的动态响应,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滆湖北部湖区采集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分析底泥疏浚对底泥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滆湖北部疏浚区的总氮、总磷和有机质营养盐含量低于未疏浚区,说明底泥疏浚是削减沉积物内源负荷的有效手段。与未疏浚区相比,疏浚区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有所减少,且群落中蓝藻所占的比例下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上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滆湖北部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疏浚区底栖动物中的寡毛类的数量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基本相等,而摇蚊类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则下降了80%以上。底泥疏浚区大型水生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生物量与未疏浚区相当。  相似文献   
87.
扬州市农村河道现状及综合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河道的功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扬州市农村河道现状,提出了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应以河道疏浚为主,不断扩展疏浚成果,探索有效的疏浚作业模式,并结合农村垃圾、化肥农药等环境污染治理,同时考虑工程、生态和管理措施,保证疏浚成果得到工程、生态维护,通过探索采纳类似城市小区物业公司的管理模式、协调农村规划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体系等方面保证疏浚成果得到长期、适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持。从而推进农村河网水系建设,实现水通、水流、水清、水活,使农村河道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效益,以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
文章简述了环保疏浚工程污泥的处理与再生应用情况,并展望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应用前景及发展。对我国河湖、水库底泥清淤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杭州市萧山区位于钱塘江南岸,属江南水乡,境内河网密布。区内共有骨干河道120条,总长768km。为促进河道排灌畅通,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全区每年定期开展河道疏浚。目前,施工单位疏浚河道一般使用泥浆泵机组,凶此,很有必要对泥浆泵疏河技术及效益情况作一次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0.
应用MIKE21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桥墩布置形式斜交桥对河道局部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单线斜交桥对水流有明显阻水影响,双线斜交桥对水流的阻水影响,并不是简单叠加;下游桥桥墩与上游桥桥墩对孔布置且桥墩相距较近,下游桥桥墩受上游桥桥墩的遮蔽作用,其阻水影响被削弱,对水流的消能和流速再分配有一定作用;下游桥桥墩与水流方向夹角的改变,除使桥墩附近局部区域水流流态变化明显,并随着角度增加影响增大、其他区域变化值相差不大,不存在单调关系;圆端形桥墩应尽量采用顺水流布置,非顺水流布置时,如果对桥墩附近局部区域水流流态的影响较大,可通过开挖拓宽桥址处河道,降低河道单宽流量,增加河道过流面积的方法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