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为进一步验证氯前列烯醇对乏情后备母猪催情的效果,研究选择山东省威海市某规模化种猪养殖场,按照随机原则选择了120头日龄大于240 d、无任何发情记录的二元杂交母猪,将其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氯前列烯醇及对其进行催情处理,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处理,使母猪自然发情,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60头乏情后备母猪经氯前列烯醇钠催情处理后,发情43头,发情率为71.67%;成功受胎36头,受胎率为83.72%;分娩33头,分娩率为91.67%;窝产仔总数15头,平均出生重1.26 kg。对照组母猪发情13头,发情率为21.67%;成功受胎6头,受胎率为46.15%;分娩4头,分娩率为66.67%;窝产仔总数12头,平均出生重1.12 kg。通过使用氯前列烯醇钠对乏情后备母猪进行处理,能很好地促进母猪发情,对提高养殖场繁殖效率有很大帮助,在今后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羊体内一种常见寄生虫,多寄生于羊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导致羊肉大量废弃,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尝试筛选能有效诊断住肉孢子虫感染的抗原。通过免疫印迹及质谱分析筛选到巨型住肉孢子虫候选诊断抗原烯醇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两侧翼未知序列并表达重组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印迹对该蛋白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到的候选蛋白为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SgENO),克隆得到1 181 bp的基因并获得重组蛋白rSgENO。对rSgENO应用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其与其他顶复亚门原虫的烯醇酶氨基酸相似性均较高(71%~92.1%),且能被弓形虫和新孢子虫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交叉反应性。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后期评价发现该重组蛋白与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不能用于羊住肉孢子虫的血清学诊断,但有成为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硫营养对小麦、玉米碳、氮代谢中几项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祁葆滋 《作物学报》1989,15(1):31-35
人工控制条件下生长的小麦、玉米分别培养在含0、0.5、1.0和2.0mM SO_4~(-2)4个硫营养水平的Hoagland 培养液中,对2—6周龄的植株进行了 RuBPCase、PEPCase、NR 的活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 a 和 b 含量以及植株最终叶面积和总干重的测定。结果指出,硫营养不足影响了作物的碳、氮代谢,随着供硫量的增加,上述各参数值  相似文献   
94.
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分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工厂化养猪在全国逐渐兴起,随着养猪工艺的不断改进,对猪群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要求猪只体重均匀,生长发育整齐,便于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而自然分娩状态下,在一组母猪中,分娩持续期较长,造成仔猪体重不匀,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实行全进全出的...  相似文献   
95.
玉米ppc基因过表达对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ppc基因导入水稻以期增加产量是国内外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ppc基因过表达能否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将玉米ppc基因导入水稻中花8号,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植株。经PCR筛选、PEPC活性测定、Southern和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玉米ppc基因已经整合到受体水稻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正确和高效的表达。测定了温室内种植的T1代6个PEPC活性不同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光合速率,只有活性最高的株系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增加的幅度为27.3%。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测定了T3代33个转基因株系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光强下,绝大多数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增加,最大提高了68.8%。比较6个转基因株系的T1和T3代看到,逆境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明显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水稻中导入ppc基因可以提高其光合速率,特别是逆境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96.
在烟草质体中应用来源于玉米的复合型顺式表达元件驱动来源于Isoptericola variabilis的新型耐草甘膦EPSPS基因AroA_(I.va*)的表达,使其在叶片及非绿色组织中同时高效表达。对获得的同质化质体转化植株进行转录及蛋白水平分子检测,结果表明:AroA_(I.va*)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叶片及根部组织中均得到有效表达;达到同质化的烟草转基因植株pLSZ3#2和pLSZ3#3的T_0代种子可耐受高于12 mmol/L(2 000 mg/L)的草甘膦处理,在温室中培养的转基因植株可耐受1 800 mg/L剂量的草甘膦喷施处理。野生型与转基因植株的正反交实验证实通过质体转化获得的草甘膦抗性转基因植株具有母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8.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99.
根据橡胶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其家族成员的1个全长cDNA,命名为HbPPC1,长度3 025 bp,包含5′-UTR 34 bp,3′-UTR 93 bp,开放阅读框2 898 bp,编码965个氨基酸。预测HbPPC1分子量为110.34 ku,理论等电点为6.09。HbPPC1具有C3型PEPC的结构特征,其N端第9~17位残基是可逆磷酸化的不变序列-X-X-SIDAQLR,C端倒数第4位残基为谷氨酰胺(Q),第774位残基为丙氨酸(A)。HbPPC1与5条大戟科植物的PEPC序列(其中木薯2条、蓖麻2条、麻风树1条)的同源性达到9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PPC1与这5条序列聚在同一个进化支中。HbPPC1包含2个酶活性位点和7种类型的Motifs,二级结构以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HbPPC1在橡胶树胶乳、叶片、树皮和花中均表达,在胶乳中的表达量最高;胶乳HbPPC1的表达受乙烯利刺激影响,在乙烯利刺激4~72 h后胶乳HbPPC1表达明显下调,表明HbPPC1在胶乳pH值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HbPPC1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本研究建立了分别检测猪肉和鸡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T-2毒素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猪肉和鸡肉样本中DON的检测限分别为34.9和43.5 μg/kg,添加回收率为72.7%~97.1%,变异系数小于8.7%;T-2毒素的检测限分别为33.7和28.7 μg/kg,添加回收率为72.1%~95.0%,变异系数小于11.3%.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简便,适用于猪肉和鸡肉中DON和T-2毒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