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250篇
基础科学   19篇
  113篇
综合类   1249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480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稳定性,可用来吸附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其潜在功能稳定性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考虑到GO在高级氧化体系中结构和形貌会发生改变,探究了经UV/H2O2和UV/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的体系处理后所得GOs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的吸附性能。氧化性自由基体系光源为300 W中压汞灯,30 mL GO储备液(1 mg/mL)在2种氧化体系下反应1、2、4 h后制得GOs。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GOs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GOs氧化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显示,经UV/H2O2, UV/PS氧化1 h后,GO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开始明显减少;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吸附热力学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MB饱和吸附量(经UV/H2O2和UV/PS氧化1、2、4 h后分别记G1-1, G1-2, G1-3, G2-1, G2-2, G2-3)依次为580.26, 591.80, 598.63, 521.77, 554.91, 568.00 mg/g。研究表明,GO可以快速吸附较大浓度范围内的MB,且对低浓度染料表现出更好的去除效果;GO对MB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在碱性条件下的增加得更明显;经氧化处理后,GOs的吸附性能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性能减弱,尤其在UV/PS体系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倍花提取物碱法水解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重点叙述了水解温度,碱用量及活性炭用量对没食子酸产品收率及颜色指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3.
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细格链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在河南省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已成为目前该省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常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喷克、大生、扑海因、宝丽安等药剂进行防治,前5种对斑点落叶病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后二者对斑点落叶病有较好防治效果,但药剂品种单一,不利于开展综合防治,长期使用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BHT)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效和防病机制,采用平板法和刺伤接种法测定了BHT对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及果实内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BHT对苹果灰霉病的防效最佳,处理苹果后间隔48~96 h接种灰霉病菌,其防效可达68.59%~73.55%,其次为0.2、1.0 mmol/L BHT处理,但防效均低于52.94%。0.1 mmol/L BHT处理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可显著增强果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其峰值是对照的1.82~5.28倍,且均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灰霉病菌的处理。此外,单独接种灰霉病菌的苹果果实内丙二醛含量快速升高,最大增幅达251.49%,而BHT处理后丙二醛含量变幅较小,最大增幅仅为83.95%。表明BHT可通过增强苹果果实内防御酶活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来降低丙二醛的积累,从而提高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5.
拟除虫菊酯作为全球第三大杀虫剂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利的环境影响。然而,目前有关拟除虫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和风险评估报道较少。以典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甲氰菊酯(FEN)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以及对典型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碱性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于酸性土壤,同时在非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为灭菌土壤的4倍。因此,土壤酸碱度和微生物是影响FEN在土壤中降解快慢的主要因素。此外,在降解过程中检测到甲氰菊酯主要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生成。蚯蚓富集结果表明,FEN在蚯蚓体内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大生物富集因子为0.3。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高剂量(5 mg?kg-1)甲氰菊酯暴露14 d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细胞色素P450(CYP450)、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存在剂量效应,证实土壤中残留的FEN对蚯蚓具有毒性效应。本文对甲氰菊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以及生态毒性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苯甲酸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苯甲酸对松树和松材线虫病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分别处理松枝,显示低浓度苯甲酸溶液能显著延长松枝的存活期,高浓度苯甲酸溶液处理的松枝针叶出现褐变现象,但对松枝的存活期没有影响,其症状与松材线虫病不同.分别用1.0 mmol·L-1的苯甲酸溶液和自来水培养接种松材线虫的松枝,在用苯甲酸溶液处理的接种松枝中,虽然松材线虫仍能大量增殖,但与用自来水培养的接种松枝相比,其蒸腾强度显著增强,失水萎蔫程度显著降低,存活期显著延长,这说明苯甲酸在松材线虫病树中可能起着抑制与病害相关的致病菌或提高松树抗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花椒锈病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锈病的流行规律与气象条件尤其是5~9月份的旬平均降雨量密切相关,感病指数预测模型为Y=0.5059X 0.3945(X为5~9月份连续3旬的降雨量均超过12.6mm时的三旬平均降雨量).在发病初期交替使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和退菌特进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钛酸丁酯作为钛源,细磷片膨胀石墨作为载体,制备出了膨胀石墨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紫外光为光源,研究了膨胀石墨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对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膨化温度900℃,细磷片石墨:钛酸丁酯:混酸:高锰酸钾=20g:3.7g:200ml:3.6g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较好,对浓度为100mg/L的甲基橙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9.
110.
茶花灰斑病防治采用农药混配效果较好.以采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40%灭病威600倍液对茶花灰斑病的防治效果为最佳。采用科学的林业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不仅能有效防治茶花灰斑病且利于茶花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