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6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1675篇
林业   2475篇
农学   3383篇
基础科学   2328篇
  1766篇
综合类   19126篇
农作物   2359篇
水产渔业   2119篇
畜牧兽医   13309篇
园艺   3314篇
植物保护   998篇
  2024年   260篇
  2023年   972篇
  2022年   982篇
  2021年   1119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1341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1056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445篇
  2014年   2723篇
  2013年   2440篇
  2012年   3210篇
  2011年   3341篇
  2010年   3333篇
  2009年   3472篇
  2008年   4010篇
  2007年   3385篇
  2006年   3053篇
  2005年   2484篇
  2004年   1520篇
  2003年   1295篇
  2002年   863篇
  2001年   818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15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442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353篇
  1991年   370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9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20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为了选择最适宜于甘肃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光温管理的方式,本文以2年生的"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等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叶片光合生理学参数、叶绿素、叶片结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2和T3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且T1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CK;没有遮荫处理的"黄金芽"第5叶的Pn最高,遮荫后"黄金芽"不同叶龄(第2叶~第6叶)的P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遮荫可以提高"黄金芽"叶片的淀粉含量;遮荫后"黄金芽"叶片的栅栏组织的层数增加且排列更整齐紧密。本试验基本表明T3是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栽培光温管理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2.
拉枝是果树栽培前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结扣是拉枝操作的重要步骤。结扣的快慢和质量直接影响拉枝的工作效率和拉枝质量,尤其是拉枝质量,对树形建造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果树栽培从业者拉枝结扣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结扣复杂,影响效率,有的结扣容易还扣,降低拉枝质量,甚至对所拉枝造成绞缢。笔者在多年甜樱桃生产管理过程中,探索出一种简便、快捷、实用的拉枝结扣方法。现介绍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3.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25.
临豆10号是以中作975(中黄13)为母本,菏95-1(菏豆12)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高产夏大豆品种。该品种集父母本优良基因于一体,具有理想的群体结构,突出的抗逆境(病、虫、旱、涝、瘠、密植)等优良特性,还具有落叶性好、不裂荚、底荚高、抗倒伏等特性,适于机械收获。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临豆10号精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不仅解决了临沂市夏大豆机械播种出苗不好的瓶颈性技术障碍,还实现了秸秆资源的再利用,达到了大豆“减肥减药”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对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感染秆枯病的荸荠样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分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为荸荠秆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明显的荸荠茎秆组织进行分离,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制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于载玻片上培养,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对荸荠茎秆进行离体接种,检测病菌的侵染过程。[结果]分离获得1株病原分离物(Ceh),经形态学鉴定该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病菌分生孢子接种于载玻片后4 h开始萌发,8 h后大量萌发,12 h后形成大量附着孢,菌丝24 h后形成。病菌接种荸荠茎秆4 h后,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产生芽管;8~12 h芽管伸长,形成附着孢侵入荸荠茎秆表皮组织;24 h至7 d菌丝形成;接种8 d后,病菌在茎秆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结论]引起广西贺州市荸荠种植区荸荠秆枯病病原为荸荠柱盘孢菌(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 Lentz)。荸荠秆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可用于病原菌和寄主互作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