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94篇
基础科学   36篇
  55篇
综合类   1867篇
农作物   18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9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阐述超甜玉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地选择、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超甜玉米果皮柔嫩度在子粒发育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以10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硬度计法测定子粒发育过程中果皮柔嫩度值,分析果皮柔嫩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0份参试材料在果皮柔嫩度上存在梯度差异,其中PE10果皮柔嫩性最好,T105中等,S33205最差;在湖北武汉(2014年春)、海南陵水(2014年冬)两种环境下,在授粉后第12~24天,PE10、T105、S33205的果皮柔嫩度值均呈上升趋势,且各测定时间点的柔嫩度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S33205、T105、PE10;随着子粒的发育,相同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果皮柔嫩度差异呈现先增大后缩小最后又趋于一致的规律;2014年湖北武汉春季与海南陵水冬季相比,同一材料最适采收期相差4 d,但最适采收期的果皮柔嫩度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环境改变会影响果皮嫩度变化速率,但果皮柔嫩度的好坏本质上仍决定于材料本身。  相似文献   
33.
选用农艺性状遗传差异较大的13份甜玉米自交系做杂交亲本材料,按照增广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42个杂交组合,对甜玉米的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粗、单穗重、秃尖长等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 4、0.222 3、0.215 9。在诸多性状中,对含糖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是穗行数,效应值为0.578 9,其次是株高,效应值为0.240 8;单穗重通过行粒数对含糖量间接作用最大,效应值为0.147 6,其次是穗位高通过株高对含糖量的间接作用,效应值为0.142 4。  相似文献   
34.
管成进 《农民致富之友》2014,(2):162-162,127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这就使得人们将自己的饮食重点从细粮转移到了粗粮上。因此,本文以南方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如何提高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作出了简要的分析,并根据研究出的技术方法,提升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舒桥乡的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5.
通过试验表明,阳江市江城区测土配方施肥甜玉米指标体系推荐施肥量不太适合华美甜168,建议采用通用配方,即每667平方米施纯N24kg、P_20_5 8kg、K_2020kg。  相似文献   
36.
针对目前测定甜玉米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酶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者在育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酶法的测量准确度比3,5-二硝基水杨酸法高,且其稳定性和重现性都优于3,5-二硝基水杨酸法。通过两种方法对10个甜玉米杂交种种子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测定,证实了两种方法在甜玉米还原糖和蔗糖含量的检测上是一致的。从育种实践考虑,酶法适于样品数较小的检测,3,5-二硝基水杨酸法更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7.
甜玉米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5个甜玉米品种的各项指标,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明确各指标的水平、变化趋势和定量关系,筛选出适宜的甜玉米品质评价指标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间生育期、果穗长度、果穗粗、行粒数和鲜百粒质量差异均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7.7%、6.6%、4.5%、7.8%和9.5%;株高、穗位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皮渣率差异均很大,变异系数分别高达10.9%、19.9%、30.6%和25.0%;9项品质指标均服从正态分布;株高和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0.847 3),并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变化趋势,其决定系数为0.985 7;确定甜玉米品质评价指标由生育期、鲜百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代表熟期指标、适口性指标和甜度指标)构成,利用这3项指标可将35个甜玉米品种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8.
为筛选出适合龙岩地区种植的甜玉米品种,我们选择了永珍7号、闽双色2号、闽甜6855、闽甜683、闽甜168、金皇甜1号等甜玉米品种在漳平市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永珍7号鲜穗667m~2产量最高,果穗最长,穗粗最粗,鲜百粒重达46.9g,鲜出籽率达71.6%,籽粒色泽均匀、排列整齐,商品性好;闽甜6855产量位居第二;金皇甜1号产量位居第三;闽甜168产量位居第四;闽甜683产量位居第五。这5个甜玉米品种表现为苗壮、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且排列整齐、抗病高产、商品性好,可与本地常用玉米品种开展区试,进一步确定其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39.
试验比较了苗龄在1叶至5叶期间的甜玉米苗用机械移栽的效果以及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1叶1心至3叶1心期间的苗均试用于机械移栽,并且产量较高;4叶以后的大苗不仅容易造成机械损伤,而且成苗情况和产量情况均不理想。在试验条件下,推荐1叶1心至3叶1心苗进行机械移栽。  相似文献   
40.
甜玉米上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研究表明,秸秆回田处理对甜玉米的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作用,能增加叶片的宽度和植株的高度,促进青苞的长度和籽粒胞满,增加玉米的单果青苞重。秸秆回田处理可增加甜玉米的产量,与常规对照处理(CK)相比分别增产4%和10.8%,效果显著,值得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