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56篇
  398篇
综合类   1726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218篇
畜牧兽医   1328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勇 《农技服务》2011,28(2):148-148
对紫薯2号与铜薯22-4进行了栽培产量与经济效益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薯2号经济效益明显,比铜薯22-4增加纯收入73084.125元/hm~2,产投比约8:1。  相似文献   
122.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烟酸铜螯合物,考察了铜源、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以醋酸铜为铜源,反应时间3h,醋酸铜:烟酸(摩尔比)=1∶2.采用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所合成的螯合物进行了表征.抑菌实验表明该螯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  相似文献   
123.
与白杨派树种相比,黑杨派树种一直因组培再生困难而限制了其在林木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欧美杨优良新品种——渤丰1号为试验材料,以其再生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铜离子浓度、光照强度、卡那霉素选择压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建立了渤丰1号杨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使用该再生体系时,外植体的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100%,叶片的平均分化芽数多达20个以上,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8%,40 mg· 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叶片的诱导与分化,20 mg· 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不定芽的生根;同时发现铜(Cu)元素是渤丰1号杨外植体分化再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Cu2+浓度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124.
随机选择75头断乳仔猪,分成A、B、C、D和E5组,每组15头猪(设置5个重复).试验基础日粮参照美国NRC (2001)仔猪营养需要配制而成,铜的添加水平为5 mg/kg.A组为基础日粮(对照组),B和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和250 mg/kg硫酸铜,D和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和250 mg/kg蛋氨酸铜.添加铜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日增质量(ADG)和绝对增质量(AW)均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猪下丘脑神经肽Y (NPY)含量:A组最低,与各试验组差异显著;B组低于D组(P<0.01).  相似文献   
125.
为了防止温室植物霉菌感染而设计的一套封闭的营养系统,特别是在温室植物栽培过程中,在循环的营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离子,达到对植物进行抗菌的目的。自由的铜离子被释放在营养液中,营养液中的每一对电极是由一个阳极和阴极组成的,并排列于营养液中,且根据抗霉菌系统的要求,施加一定的电压保证输送给植物传导的营养液中铜离子浓度为0.1~0.8ppm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6.
《广西植保》2010,(4):18-18
由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独立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药创制工程”中“创制农药龙克菌(噻菌铜)的产业化开发”(项目编号2006BAE01A04—09)于2008年11月19日在杭州通过专家验收。与会专家听取了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和验收自评估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会前现场考察了生产装置,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27.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形成场所,也是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所以无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最早期阶段在细胞核病理改变出现之前,线粒体膜电位就已下降,膜电位消失亦是线粒体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线粒体跨膜电位一旦崩溃,则细胞凋亡不可逆转;线粒体膜内外的各种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被称之为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其开放状态指示着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否;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  相似文献   
128.
富铜酵母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铜是所有低等生物和脊椎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生理作用.铜的缺乏会引起贫血、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毛层脱色、骨质疏松以及免疫力下降等.而一般在饲料中添加的无机铜,由于吸收率低,毒副作用大,添加不匀或过量会导致慢性铜中毒[1].因此采用生物发酵技术,促使酵母菌吸收大量的铜元素,制成含铜的载体酵母,以代替无机铜,减少铜的毒副作用,并且提高动物对铜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9.
仅以果树种植地多的地区发病居多,发病率达35%-65%,成年母羊和怀孕羊及公羊发病较多。发病羊有食用葡萄秧叶和果树叶的病史。  相似文献   
130.
19世纪初,人们就发现铜对维持动物健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铜是动物体内一系列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参与氧化磷酸化、自由基解毒,黑色素合成、儿茶酚胺代谢、结缔组织交联、血液凝固以及毛发形成等生理过程。此外,铜还是葡萄糖代谢、胆固醇代谢、骨骼矿化作用、免疫机能、红细胞生成和心脏功能等机能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