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48篇
  263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流域土壤侵蚀监测、评估、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珠江流域43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Kriging插值等方法对流域降雨侵蚀力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值的分布范围为1 858.0~14 656.6 MJ·mm/(hm2·h),平均值为7 177.1 MJ·mm/(hm2·h),与多年平均降雨量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52,P0.01),空间分布规律与多年平均降雨基本一致,即总体上均呈从东到西逐渐递减的规律,被统计站点的降雨侵蚀力随着经度增加而增加,但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流域年、季节、汛期和非汛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均没有发生显著的突变,其中春、秋两季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其余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珠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雨侵蚀力呈上升的趋势,其中韶关站点上升显著,沾益站、风山站、河池站、百色站、柳州站、融安站和桂林站的冬季降雨侵蚀力同样上升显著,这些地区面临的水土保持压力较大;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变化主周期为3.8 a,且存在2.0~7.0 a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农业和生态保护,灾害控制等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黄河上游主要干支流近期降水、径流统计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假设统计检验法对黄河上游干流唐乃亥和支流洮河、湟水河、大通河四个流域——即刘家峡以上黄河主要干支流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为探讨流域蓄水特征和产流特征变化,考察总径流量变化趋势,分别对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降水做了同步分析,并分区域探讨了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得出黄河上游径流在这四个流域有减少的趋势,但程度各不相同的结论。湟水和大通河在降水和径流方面的变化均不显著,洮河流域降水减少最为明显,且下游减少最为厉害。在径流方面,洮河汛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同于降水,人类用水量的行为已改变了径流序列的时程变化特性。唐乃亥降水特性有所变化,但更为突出的是枯季径流显著减少,对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渭河上游长期设施种植对土壤盐渍化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和露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连作蔬菜对温室土壤p H、全盐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温室菜地土壤(0~20 cm)p H都明显低于露地,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p H逐渐降低,p H与种植年限显著负相关,年均降低0.05个单位;土壤全盐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年均增加0.18百分点。连续14 a种植蔬菜的温室,土壤已出现轻微的盐渍化现象,土壤全盐含量达到3.4 g/kg,是露地土壤的6.35倍,应考虑采用深翻、覆盖及灌溉排盐等措施控制盐渍化。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林窗大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以赤水河上游次生林中23个林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窗大小结构、光照强度和土壤化学性质等空间特征及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内形成的林窗以中小型为主,光照强度为林窗>林缘>林内;林窗内光照强度与林窗面积、边缘木平均胸径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边缘木平均高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边缘木平均高度越低则林窗内光度值越高;土壤养分上,80-160 m2林窗较高,<80 m2林窗较低;环境综合指数上,80-160 m2林窗和>240 m2林窗较高,161-240 m2林窗和<80 m2林窗较低;植物群落优势种的幼苗在林窗内出现的频度最高。综合来看,80-160 m2的林窗较有利于森林更新,<80 m2的林窗最不利于森林更新。在森林经营时,根据需要形成合适的林窗能够保持森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5.
为对比不同蒸散发模型在淮河上游的应用情况,分别选用P-M公式和双源蒸散发模型计算淮河上游潜在蒸散发能力,并与淮河上游息县站实测蒸散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双源蒸散发模型与实测蒸散发值相关系数为0.72,P-M公式与实测蒸散发值相关系数为0.63;在月尺度上,双源蒸散发模型与实测蒸发皿蒸发值在月尺度吻合度更高,双源蒸散发模型更适合于淮河上游潜在蒸散发计算,研究成果对于淮河上游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和农作物需水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正> 近年来,不少大城市上游修建了一些大型水库,作为城市工业和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为了持续地保持这些水库的调节库容和防止污染,有的水库上游被列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长春市的新立城水库为例,对大城市供水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7.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汉江上游北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点水源保护区。境内有汉江、金钱河、天河等大小河流溪河1557条,纵横交错,据2005年统计,全县共有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13·89万户,51·16万人,县域总面积3 509 km2,其中耕地面积2·43万hm2(旱地2·11万hm2,水田0·32万hm2)。郧西县属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经济贫困的县。据调查,鄂西北山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或过量施用化学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等的污染,城镇乡村居民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卫生杀虫剂,人畜粪便…  相似文献   
108.
长富第二十六牧场组建于2002年5月,位于邵武市吴家塘镇坊上村,占地7.33hm^2,奶牛存栏数800头,距316国道0.5km、离富屯溪1km。牧场地势平缓,连片73.33hm^2洲地经改造后可种植牧草,已建有牧草基地200hm^2。该牧场排污方面,采取雨污分流,用水直接冲洗牛舍与人工清扫相结合,牧场800头奶牛,每天排放粪尿为4万kg(每头50kg),每天冲水量约150吨,其中干物质(偈)含量为17%,因此该场每天偈达6800kg,年计排放污水6.9万吨。这些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直接流经农田,部分被田地吸收,大部分流入闽江上游富屯溪,给闽江的水系造成严重的污染。治理该牧场的污染,已刻不容缓。为此,牧场拟建设一条沼液生产线,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把周边建成千亩绿色液肥喷灌的生态型牧草基地。  相似文献   
109.
河坝的建立不仅可利用水力发电,而且为发展网箱养鱼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践证明,河坝上游发展网箱养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河床水位深,水面宽,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缓冲区,有利于设置网箱,二是河坝上游淤泥沉积,水流平缓,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