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25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林业   5583篇
农学   1958篇
基础科学   2905篇
  2885篇
综合类   19206篇
农作物   1002篇
水产渔业   2894篇
畜牧兽医   10475篇
园艺   2825篇
植物保护   1093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67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982篇
  2020年   947篇
  2019年   1392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971篇
  2016年   1283篇
  2015年   1431篇
  2014年   2905篇
  2013年   2709篇
  2012年   3381篇
  2011年   3363篇
  2010年   3118篇
  2009年   3385篇
  2008年   3677篇
  2007年   3086篇
  2006年   2974篇
  2005年   2743篇
  2004年   1901篇
  2003年   1914篇
  2002年   1115篇
  2001年   975篇
  2000年   732篇
  1999年   479篇
  1998年   472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991.
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稀缺日益严重,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而土地整理是我国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和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概述了土地整理和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土地整理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影响,进而对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传统的农业已逐步为现代化农业所取代,使得在农业领域中不断地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与矛盾,尤其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农业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农业环境现状等方面,着力分析农业环境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浅析了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以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析及其整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涛  刘艳 《水土保持研究》1996,3(4):98-102,110
香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关系到三峡水库的泥沙游积问题。对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地学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探讨处理农业污染事故的行为指导和技术规范,提出以农业技术先行界定为首要环节,以化验数据进行科学鉴证为中心环节,以事实因果关系推定为辅助环节,以动态跟踪监测为关键环节,从而使农业污染事故的处理达到快速、准确、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995.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简称JMS,中文译名《山地科学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96.
旨在研究河北省规模化羊场冬季羊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选择规模化羊场的6栋羊舍,采用定点定时的检测方法,分别于早、午、晚对各舍外围护内表面(屋顶2个坡、墙4个侧面和地面料道两侧)温度及舍内温湿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舍内环境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r=0.94),回归方程为y=0.931x+0.5697。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外围护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且时段与部位存在交互效应(P<0.01)。3个时段中,早上外围护结构均温最低(P<0.01),仅-4.93~-1.03℃,尤其是屋顶,早午温差值显著高于墙体和地面(P<0.05),需加强早上羊舍的保温。研究也表明,羊舍类型、建筑材料和朝向均影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有窗舍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敞棚舍(P<0.01),复合彩钢板屋顶舍的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单层彩钢舍(P<0.01),尤其是舍北侧结构(北侧地面、北坡顶和北墙)内表面温度均显著高于单彩钢舍(P<0.05)。另外,南北朝向舍的两坡屋顶温度差异显著(P<0.05),而东西朝向两坡屋顶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冀中南地区羊舍宜东西朝向,但应注意外围护整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该结果可为羊舍的环境改善及标准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由于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对肠道健康和环境都有潜在的有益或有害影响,因此,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在猪肠道中的发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发酵对猪肠道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猪粪和猪舍含氮气体和异味排放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蛋白质发酵和相关代谢化合物的生产,与膳食纤维发酵、对肠道健康、细菌蛋白质合成和氮排泄的影响。生产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营养策略来应对集约化养猪生产对环境的的负面影响,如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泄。总的来说,日粮纤维和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猪肠道发酵、氮排泄和环境影响的一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98.
阐明长期有机物料施肥下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固碳减排及施肥模式选择的影响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5个处理,测定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施肥措施下全年土壤CO2排放、作物碳排放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0~30 cm土壤温度、水分、微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与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秸秆、有机结合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平均速率提高了42.72%、30.82%和29.79%,秸秆、有机肥处理分别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显著提高36.35%、32.45%(P<0.05),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使碳排放效率显著降低41.10%(P<0.05);2)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相比不施肥和氮肥处理,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分别使0~30 cm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127.41%,99.33%(P<0.05);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环境因子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总解释度为53%,对土壤CO2排放速率总效应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2.36)、微生物量碳(1.59)和土壤水分(1.18),且均间接地影响着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温度促进了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量碳促进了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综合来看,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保持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效率,是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比较适宜的农田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999.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 683 bp,由Seg-1(3 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在养猪生产中,环境状况控制达不到养猪生产的要求一直是困扰生猪生产重要的问题。1猪舍环境对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猪舍的环境卫生质量直接关系着生猪的成活率以及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做好猪舍环境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来说,其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存在有较大差异,对于保育猪舍来说,其温度保持在22~25℃最为合适,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将会对仔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仔猪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如果猪舍环境温度低且湿度大,那么还可能会增加仔猪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对于种公猪来说,猪舍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将会对其生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猪舍内湿度大也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细菌和病原体在猪舍内大规模繁殖的话,必然会增加猪群感染各种疾病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