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91篇
  免费   2078篇
  国内免费   7775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12207篇
基础科学   7149篇
  3800篇
综合类   46962篇
农作物   7792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6772篇
园艺   1045篇
植物保护   2063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1888篇
  2022年   1815篇
  2021年   1902篇
  2020年   2086篇
  2019年   2062篇
  2018年   1236篇
  2017年   2204篇
  2016年   2644篇
  2015年   2796篇
  2014年   4957篇
  2013年   5132篇
  2012年   6079篇
  2011年   6013篇
  2010年   5596篇
  2009年   5288篇
  2008年   4913篇
  2007年   4083篇
  2006年   3509篇
  2005年   3213篇
  2004年   2702篇
  2003年   2174篇
  2002年   1893篇
  2001年   1891篇
  2000年   1494篇
  1999年   1285篇
  1998年   1133篇
  1997年   1189篇
  1996年   896篇
  1995年   929篇
  1994年   937篇
  1993年   906篇
  1992年   740篇
  1991年   632篇
  1990年   533篇
  1989年   568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24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6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单作(MM)、玉米-大豆间作1∶2(IMS1,玉米1行,大豆2行)、2∶2(IMS2,玉米2行,大豆2行)3种种植方式和3种施肥水平不施氮(N0)、减量施氮200 kg/hm(N1)、常量施氮300 kg/hm(N2)对玉米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MS1下,N2玉米叶面积较N0显著提高6.30%。间作和N1处理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总产量。N1较N2的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在成熟期达到最低值。与N2相比,N1土壤硝态氮无显著变化,未对土壤养分产生负面影响并能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保持高产。总体来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减量施氮有利于节肥和提高间作体系总产量。  相似文献   
62.
63.
为进一步明确化控处理时期对玉米冠层、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吉林省西部开展2年大田试验,供试品种为‘富民985’,2年均喷施乙烯利类型的化控试剂;其中2017年种植密度为7万和9万株/hm~2,在8和10叶期(T(8+10))、8和16叶期(T(8+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2018年在8叶期(T(8))、8和16叶期(T(8+16))、16叶期(T(16))分别进行化控处理,种植密度为6和9万株/hm~2。结果表明:1)玉米增密后,倒伏率增加;化控处理可缩短植株节间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其中T(8+16)处理最为显著;2)化控处理后穗位以上叶片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其中T(8+16)处理能够降低15%以上,从而提高透光率,利于下层叶片进行光合作用;3)化控处理增加玉米根系投影面积和最大扩展宽度,降低顶部夹角,使根系更加平展,增强抗倒伏能力,其中T(8+16)处理效果较为理想;4)T(8+16)处理能增加玉米产量,其中2017年T(8+16)处理与CK相比增加6.5%的产量。所以在玉米群体结构建成的8~9和15~16叶期,运用乙烯利类型化控试剂2次,能够改善穗上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和根系的抗倒伏能力,维持后期群体结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4.
随着玉米种植区域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缺乏优质高产高效抗旱玉米品种与中早熟耐密品种的问题日渐突出,寻找适合旱地全膜种植的玉米品种对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9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旱欠水年份小穗型品种表现较好,主要性状、产量表现明显优于大穗。郑单958在会宁表现为中早熟,株高、穗位、茎粗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较多、子粒饱满、百粒重高、株粒重与穗粒重较高。在特大欠水年份产量达到5 094 kg/hm2,比对照增产10.80%,显著高于对照,可作为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农业机械》2020,(2):56-56
(1)要全面、彻底和干净地清洁收割机的内部和外表.内部秸秆、杂物要清除干净,防止吸潮后锈蚀零部件,还可避免鼠害咬损胶带和电线. (2)按说明书标注要求对所有轴承及运动部件工作和润滑状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不良零件要重新调整或更换,并按说明书要求加足润滑油. (3)检查所有胶带轮、链轮、张紧轮及胶带、输送带、链条的使用程度和工作状态,不能用的要更换,临时不便更换的要登记造册,便于以后更换.链条要浸油、润滑后再配装.收割机入库后要将胶带、输送带洗净油污并涂抹滑石粉后成束放置或在车上呈放松不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6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也是全世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种作物,对人民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玉米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所以一定要重视对玉米种植技术与气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将 40只 48周龄的蛋鸡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饲喂用 5 %、10 %、2 0 %的马铃薯替代玉米的日粮。结果表明 ,饲喂 10 %马铃薯替代玉米的日粮 ,其代谢能和钙表观利用率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蛋白质和磷表观利用率都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69.
北京地处两熟制的北部边缘。近年来,随着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改善,小麦、玉米耕作栽培技术体系有两项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引种紧凑型中熟品种掖单4号玉米,进行夏播推广成功,并获得大面积高产,二是与夏播紧凑型中熟种掖单4号相配套的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突破,经大面积生产验证取得成功。夏播中熟紧  相似文献   
70.
用黑玉米、绿豆开发复合饮料.既可消暑止渴,又可弥补我国居民膳食中赖氨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的不足,具备多方面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