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265篇
农学   779篇
基础科学   16篇
  62篇
综合类   2188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1527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87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魏勇  高嵩涓  曹卫东  段廷玉 《草地学报》2021,29(8):1605-1614
土传病害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绿肥作为高效清洁的有机肥源,与主作物合理搭配,可有效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的重要措施。因此,综述绿肥对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与机制,对于绿肥推广应用和土传病害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绿肥影响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传真菌病害和线虫病害,且大多数研究表明,绿肥可通过增强主作物整体抗病水平,对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中拮抗菌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显著降低主作物土传病害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然而,绿肥影响主作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绿肥-主作物搭配模式和绿肥调控主作物病害的社会经济学效益仍需探究。同时,加强绿肥-主作物病害一体化防控及绿肥与根际促生菌、生防菌等其他有机改良剂或与适当的化学防控措施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2.
布鲁菌感染动物后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清除而长期存在,并严重侵害动物生殖系统。赤藓醇是布鲁菌的一种优势碳源,对布鲁菌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布鲁菌基因组中已经鉴定出6个与赤藓醇代谢相关的基因,布鲁菌的赤藓醇代谢途径也基本研究清楚。缺失布鲁菌赤藓醇代谢相关基因会造成布鲁菌在多种感染模型中的生存能力不同程度的改变。论文从布鲁菌对赤藓醇的亲嗜性、赤藓醇代谢通路及转运、赤藓醇代谢的基因调控、赤藓醇对布鲁菌毒力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3.
以6个黄瓜品种(系)为试材,以来自山东、辽宁、黑龙江的200个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苗期接种鉴定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分化。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并将200个菌株分为4个生理小种,初步筛选出D0330、D1306、D0649和D2025作为研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别寄主备选材料;AFLPs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与毒力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筛选出对温室白粉虱高效的农药复配组合,本试验选择9种杀虫单剂对田间采集的温室白粉虱进行了毒力测定,并利用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对氟吡呋喃酮与8种杀虫剂复配组合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同时对筛选出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剂毒力测定中,LC50最低的为鱼藤酮,最高的为螺虫乙酯,48 h LC50分别为0.43μg/mL和78.59μg/mL;毒力大小顺序为鱼藤酮>氟啶虫胺腈>除虫菊素>苦参·印楝素>d-柠檬烯>氟吡呋喃酮>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螺虫乙酯。共毒系数大于120的复配组合为氟吡呋喃酮与d-柠檬烯5∶1、氟吡呋喃酮与苦参·印楝素1∶2和1∶5,共毒系数分别为268.31、247.80和241.46,LC50分别为5.76、4.51μg/mL和4.34μg/mL。氟吡呋喃酮与d-柠檬烯5∶1复配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配比。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0 d后,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与1%苦参·印楝素乳油、5%d-柠檬烯可溶液剂复配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达到83.5%~83...  相似文献   
106.
棉隆对病原细菌、真菌、根结线虫及杂草均有较高防效,而且作为固体微颗粒剂具有使用简单、安全的特性,被广泛用于作物种植前熏蒸土壤以防治土传病虫害。施用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温湿度、土壤有机质及pH等)、施药方式、施药季节和施药剂量均会对棉隆的熏蒸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不正确的使用方式常会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或产生药害问题。该文系统综述土壤熏蒸剂棉隆的使用概况(包括作用机制、适用作物、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施用深度、水分、温度对棉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及其熏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等)、解决对策(包括改善施药方式、优化土壤环境和活化熏蒸后土壤微生物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棉隆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苹小卷叶蛾是近几年来对果树(包括大棚果树)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由于其耐药性强,又具有结网、卷叶习性,尤其是大龄幼虫抗药性严重,因此使用常规农药防治效果不佳。我们测定了3种增效剂对8种农药的增效毒力,并从中筛选出有效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为科学治理该害虫的危害提供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单剂毒死蜱和氟铃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7 d防效达到60%左右,添加增效剂后的防效达到70%左右。增效醚对供试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但增效幅度差别很大,其中对高效氯氰菊酯(P1)、阿维菌素(P5)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7 d防效单剂分别为39.87%和23.97%,添加增效剂后的防效分别为59.31%和43.43%。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的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本试验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pvl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耗时短,仅需约50 min就能完成检测,较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均省时;该方法特异性强,对兔源低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和阴性对照(灭菌ddH2O)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拷贝/μL,分别是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1 000倍和10倍。此外,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检测126份已知结果的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知结果、已报道的双重PCR方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兔源强毒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也为该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磷化铝动态潮解法是配合环流熏蒸使用的一种新型施药方法,本试验结合我库的具体情况,将动态潮解与膜下环流熏蒸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仓房气密性、有效时间、害虫再次感染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熏蒸杀虫效果,为抗性害虫的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