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21.
为了解黄河下游地区的热量资源并设计青贮-子粒新型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基于位于黄河下游灌区的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1961-202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玉米可能生长期日数、初始日序、终止日序、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的历史趋势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熟期青贮-子粒玉米的组合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比较青贮-子粒新型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与传统双季玉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禹城地区玉米积温与可能生长期日数在近60年内的年际增加趋势显著。根据可利用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熟期,禹城地区双季玉米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早熟青贮-早熟子粒玉米、早熟青贮-中熟子粒玉米和中熟青贮-早熟子粒玉米,夏播子粒玉米的可调整弹性播期有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2.
菏泽市冬小麦生育期内的热量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菏泽市1961-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每10 a增加速率分别为0.35,64.97和52.65℃,无霜期以每10 a 1.9 d的速率延长。除无霜期在1965和2003年发生突变外,其他热量因子均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23.
根据1961—2017年桐城市气温及初、终霜期等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桐城市的气温和稳定通过0与10℃农业热量资源及初、终霜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桐城地区气候总体呈微弱的变暖趋势,且冬、春季气候变暖明显,夏、秋季节则呈变凉趋势,并存在3个温暖期和2个温凉期。农业热量资源越来越丰富,≥0℃初日和≥10℃初日均呈微小的提早趋势,但1997年以后存在明显的推迟;≥0℃终日和≥10℃终日均呈延迟趋势,且1997年以后延迟明显;≥0℃和≥10℃初日与终日之间的持续日数均呈延长趋势,2011年以后延长显著;活动积温虽然总体是增多的,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呈减少的趋势,以后则呈增多的趋势,尤其是2011年以来活动积温显著增多。无霜期显著增多,2011—2017年无霜期长达264.6 d。  相似文献   
124.
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农耕期和喜温作物安全生长季的热量资源,此区可划分为二年三熟小麦,玉米适宜生长区;一年一熟小麦、玉米适宜生长区和一年一熟喜凉作物生长区,探讨了麦收后复种的可能性。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的热量资源利用率和热量利用效率,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一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为明确玉米象和绿豆象对食料的嗜好性,利用昆虫趋向性和产卵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象对糯玉米、高粱、小麦的正趋性和危害性明显优于对薏米和普通玉米;且玉米象喜欢选择淀粉含量较高的食料。绿豆象在黑豆、红小豆和绿豆中的产卵量较高,依次为78.75粒、77.75粒、75.75粒;而在大白芸豆上的产卵量为0粒。因此,建议在储粮过程中将淀粉含量较高的储粮分开贮存,以减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在储藏绿豆时,可将大白芸豆覆盖在其他豆种上,起到隔离防止绿豆象危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 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 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7.
麻江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0年麻江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及8个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15年观测数据,对麻江县日照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江县气候资源分布不均匀,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东部热量资源丰富,对发展种植喜热作物、果树等比较适合;西部热量资源相对较差,略显凉爽,对发展种植冷凉作物比较合适。全县均适合一年两熟制,地势相对较高的西部地区宜选择种植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28.
孟鹏  杨令  罗婷  徐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65-167
采用洞庭湖区1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常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影响洞庭湖区水稻生长热量资源方面的灾害性天气(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和高温热害)。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均呈减少趋势,高温热害年份站点数呈增加趋势;连续两旬出现倒春寒的年概率为2.3%,连续2年未出现寒露风的概率仅为2.4%;倒春寒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V"字型递增的趋势,5月低温年分布和次数分布均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趋势,寒露风年分布和次数分布均呈现山区多、湖区少的趋势;山区出现高温热害的年数较多,海拔越高出现的机率越大;各类灾害性热量资源天气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29.
普赤 《长江蔬菜》2023,(12):62-63
吉林省白城市位于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46°18',海拔300.0~662.6 m,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99.9 mm,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为355.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部分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2℃,≥10℃活动积温平均为2996.2℃,无霜期平均为144 d,初霜日平均为9月27日;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915 h。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土质疏松且以砂壤土居多,为大葱的生长创造有利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0.
为评估污泥在土地利用中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笔者对比分析了污泥施用区和对照区土壤样品中As、Cd、Cr、Cu、Ni、Pb、Zn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污泥施用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Ni和Pb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含量较背景值均有所增加;污泥施用区重金属含量与对照区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平均值含量均在土壤环境质量II级范围内;从平均地积累指数来看,土壤环境总体上处于无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除Cd外均处于低度污染,元素Cd有部分处于中度以上污染。可得出结论: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由于考虑外源重金属富集和不同重金属生物毒性系数的影响,其评价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