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采用3×5的两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油脂种类为猪油、菜籽油、混合油和配合饲料水分含量为10%、12%、14%、16%、18%对脂质酸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水分在10%~16%范围内提高,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极显著增大(P<0.01);水分为10%和12%时的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极显著地高于其余各水分组(P<0.01);添加菜籽油组饲料的FFA、POV和TBA均显著高于混合油和猪油组(P<0.05)。  相似文献   
52.
目的由于烟草烟雾中游离脂肪酸可与二价铁形成亲脂性复合物并输送铁到哺乳动物细胞,故其可能是重要的有毒成分。尽管早已发现这种铁负载增加了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易感性,但脂肪酸:铁络合物的其他毒性所知甚少。方法利用酿酒酵母研究脂肪酸和铁的协同毒性和突变作用,同时观察了线粒体中脂肪酸介导铁沉积、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产生。结果单纯铁和游离脂肪酸对酵母的活性及突变无明显影响,但二者联用有明显毒性。把酵母悬浮液在氮气中孵育可防止这种毒性,表明线粒体代谢生成的活性氧可能参与其中。呼吸缺陷酵母可对抗铁:脂肪酸诱导的毒性,具有增强铁储存能力的CCC1过表达酵母也有类似的保护作用。因维生素E或拉扎洛依(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抑制剂)可防止其杀伤作用,铁+脂肪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很可能是由膜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损伤介导。结论铁:脂肪酸络合物所致铁超负荷的毒性作用可能涉及线粒体代谢。如果酵母中这些结果与吸烟相关的渐进性肺损伤有关,意味着烟草中看似无害的脂肪酸可能在微量"松散"铁存在情况下成为重要的有毒成分。  相似文献   
53.
摘要:为研究山林放养对固始鸡肉质的影响.以笼养为对照,测定分析了放养至18周龄的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的肌内脂肪分离成分以及游离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固始鸡山林放养条件下胸肌和腿肌中的肌内脂肪、中性脂肪和游离脂肪酸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腿肌粗蛋白含量和磷脂含量则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山林放养条件下。胸肌游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C18:3、C18:2、C18:1和C20:5的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笼养.而胸肌饱和脂肪酸总量和腿肌游离氨基酸总量则高于笼养;山林放养组腿肌游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及C18:3、C20:4的含量高于笼养组。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中添加山梨酸对泌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初乳游离脂肪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一致、妊娠第1胎、体况和预产期相近的18头大约克母猪(纯繁),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125%和0.200%山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4天开始至泌乳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200%的山梨酸可提高泌乳期1~7 d和1~21 d母猪的背膘损失(0.63和1.10 mm,P<0.10和P<0.05)、日均泌乳量(18.44%和13.46%,P<0.10)以及仔猪的平均日增重(16.84%和13.49%,P<0.10)和窝重(7.80%和10.40%,P<0.05),显著提高母猪初乳和仔猪(泌乳第7天)血清的游离脂肪酸浓度以及母猪和仔猪(泌乳第7天)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浓度(P<0.05),显著降低母猪及仔猪血清尿素氮(分别为泌乳第1天和第7天)和皮质醇的浓度(泌乳第7天)(P<0.05)。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添加0.200%的山梨酸可提高初乳游离脂肪酸浓度和泌乳第7天母猪及仔猪血清IGF-Ⅰ浓度,改善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5.
5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1].  相似文献   
57.
58.
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在妊娠90d时健康的苏尼特母羊49只,以4种营养水平(MEMJ/kgW0.75·d):0.2(G1);0.33(G2);0.44(G3);0.86(CG),分组限制饲养,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对其体贮动员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限制期,CG、G3、G2、G1组母羊随着摄入外源能量的降低,分别动员了试验开始时平均母体净重的2.4%、11.3%、17.9%、27.9%,差异极显著(P<0.01)。在此期间,G1、G2、G3组的胰岛素浓度有降低的趋势。6 ̄34d,各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都不同程度的有所降低,其中G1组与G3、CG组差异显著(P<0.05),仅为262.22μmol/L。到了54d时,尽管各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限制开始时浓度。其中G1组为793.98μmol/L,而G2、G3、CG组分别为1072.29、1048.19、1011.25μmol/L。从54d到分娩后,G1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而G2、G3、CG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9.
萃取沙棘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edes Linn.)油的最大得率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沙棘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h。同时,为了得到游离酸含量和水分及挥发物较低的优质沙棘油,采用二级分离的方法分离沙棘油,通过分析、比较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所得沙棘油物理指标,认为二级沙棘油分离是一个好的方法,具有工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试验选用84头体重接近10kg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三元杂交阉公猪,随机分成2组,组内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研究在NRC(1998)标准(对照组)、荣昌猪(GB 7223-1987)饲养标准(试验组)两种饲粮条件下,营养水平对DLY生长肥育猪血液生化指标、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及LPL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及试验组生长肥育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LPL mRNA表达量含量随体重增加均呈上升趋势,35~80kg阶段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呈上升趋势,而后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呈下降趋势;(2)各阶段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体重50kg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重110kg时,试验组背最长肌LPL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降低饲粮营养水平可降低35~110kg阶段血清胆固醇(TC)、HDL-C和FFA含量,降低了50~80kg阶段血清甘油三酯(TG)、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含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