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9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林业   429篇
农学   884篇
基础科学   1609篇
  754篇
综合类   6370篇
农作物   470篇
水产渔业   391篇
畜牧兽医   1305篇
园艺   974篇
植物保护   35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513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819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893篇
  2010年   782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激素处理对海菜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书华  杨晓虹 《种子》2017,(8):72-74
将赤霉素(GA3)、α-萘乙酸、水杨酸扣吲哚丁酸(IBA)分别配制成0.25‰(25 mg/L)、0.5‰ (50 mg/L)、0.75‰(75mg/L)、1‰(100 mg/L)4个浓度,测定海菜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研究赤霉素(GA3)、α-萘乙酸、水杨酸(SA)和吲哚丁酸(IBA)对海菜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25 mg/L)、0.5‰(50 mg/L)、0.75‰(75 mg/L)3个浓度吲哚丁酸(IBA)和赤霉素处理的种子,能促进种子萌发,随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不断提高,种子萌发的时间缩短.而水杨酸、α-萘乙酸处理过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的还要低,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存、恢复种群及其资源价值开发提供指导,为海菜花的保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2.
遮阳网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有遮光降温、保水保湿、抵御灾害性天气、促进苗齐苗壮等。明凉膜是在传统遮阳网的制作材料里加入添加剂使其具有反射红外线功能的一种新型白色遮阳网,其主要特点是明(透光)而凉(降温)。为验证明凉膜与普通黑色遮阳网在遮光降温上的差异,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夏季的雷阵雨天气还是晴天,明凉膜的降温效果与普通黑色遮阳网差异并不明显,但其可显著提高棚内光照强度,有效解决黑色遮阳网过度遮光的问题。建议蔬菜育苗选用明凉膜遮阳,以满足幼苗对阳光的需求,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3.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144.
以张家口宣化地区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一百多年以来西瓜种植技术演化改进后的种植方式,包括西瓜自根苗连作的栽培方式及双膜覆盖西瓜套种茄子的经济效益,肯定了这种西瓜栽培方式在当地继续发展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5.
为了解全生物降解膜的特性,为本地区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膜提供依据,以降解膜3为对照(CK),对普通地膜以及不同厚度、宽度全生物降解膜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所使用(厚度0.004~0.008 mm)的生物降解膜配套双层大棚覆盖栽培,可保证秋延后芸豆正常生产;生物降解膜前期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不同规格生物降解膜后期因裂解保温、控湿效果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规格降解地膜自然裂解时间早、裂解速度快,但在田完全降解时间较长,难以满足保墒、控草、节本等要求.  相似文献   
146.
以膜荚黄芪种子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25(56)正交实验法,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优化了花青素提取方法,为膜荚黄芪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料液比是对花青素提取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最佳提取方法为料液比1∶8g·mL-1、甲醇体积分数85%、加酸量1.0%、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30℃,该提取方法简单可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7.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试验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后茬大豆株高在三叶一心期和始花期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降低0.02、0.84 cm,2种地膜间无显著差异;大豆下、中、上部及全株叶片在三叶一心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1.62、降低0.42、降低0.87和增加0.10,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3.40个和降低0.10粒,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低于白色地膜,降幅分别为2.24 g和9.27%。可见,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大豆的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覆盖化学除草地膜的玉米田不宜安排种植大豆。  相似文献   
148.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82500株/hm~2、株距28 cm产量最高,为12 777 kg/hm~2。本次试验玉米灌浆期降水较少,气温偏高,试验的代表性不强,建议下年继续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149.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在广南县各烟区迅速推广,但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烟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分析了广南县烤烟膜下小苗移栽近几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0.
为解决香蕉地膜覆盖的科技含量不高,地膜覆盖新技术的应用比较单一等问题,形成集成的综合高产抗旱丰产体系,提高香蕉的高产潜力,在香蕉主产区做香蕉半膜覆盖集成长效肥、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香蕉半膜覆盖集成长效肥、测土配方施肥配套技术既固土保水、减少水土流失,又协调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水肥互动,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既减少了投入,又增加了作物产量和经济收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