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70篇
  免费   1404篇
  国内免费   3029篇
林业   2076篇
农学   3290篇
基础科学   1642篇
  2528篇
综合类   19079篇
农作物   2280篇
水产渔业   1925篇
畜牧兽医   14076篇
园艺   2364篇
植物保护   1143篇
  2024年   350篇
  2023年   1237篇
  2022年   1048篇
  2021年   1280篇
  2020年   1223篇
  2019年   1516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1264篇
  2016年   1548篇
  2015年   1603篇
  2014年   2097篇
  2013年   2058篇
  2012年   2937篇
  2011年   2999篇
  2010年   2741篇
  2009年   2886篇
  2008年   3001篇
  2007年   2683篇
  2006年   2425篇
  2005年   2311篇
  2004年   1627篇
  2003年   1461篇
  2002年   1150篇
  2001年   1116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722篇
  1998年   623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544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496篇
  1993年   517篇
  1992年   550篇
  1991年   508篇
  1990年   432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小麦蛋白质含量稳定化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3.
摄影秘诀     
《河南农业》1996,(6):34-35
  相似文献   
114.
115.
茶叶中芳樟醇香叶醇及其配糖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36年在煎茶中鉴定出芳樟醇和香叶醇以来,有关它们在茶叶中的含量、品种和地域特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一直为各国茶叶工作者所关注。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芳樟醇具铃兰香气,系阿萨姆种及我国大叶种茶香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其含量在新梢各部位的分布表现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茎,各季含量以春茶最高,夏茶最低。加工过程中,芳樟醇大量产生于揉捻及发酵工序。芳樟醇还有四种顺式和反式吡喃型及呋喃型氧化物。与芳樟醇不同,香叶醇为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具典型玫瑰香型。祁门红茶中含量极高的香叶醇成为“祁门香”的重要基础物质。然而,香叶醇在新梢各部分的含量分布及其季节和加工变化与芳樟醇相似。 茶叶单萜烯醇配糖体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1981年,竹尾忠一首次将茶鲜叶匀浆物置40℃下培养30分钟后发现有大量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产生,当加入β-葡糖甙酶的抑制剂Hg~(2+)及特异性抑制剂葡糖酸-1,4-内酯后,芳樟醇和香叶醇的生成受阻,而受热处理后的茶叶匀浆物添加β-葡糖甙酶后同样亦能产生芳樟醇和  相似文献   
116.
将EDS76的127株腺病毒接种到鸭胚尿囊腔内,制备抗原液,经福尔马林灭活与油相佐剂乳化制备成EDS76油乳剂灭活苗。通过对不同日龄鸡群的安全性、免疫性及保存期测定,灭活苗以双倍以上使用剂量肌肉或皮下注射1~60日龄雏鸡,安全性良好;甩1、1/2和1/4个使用剂量分别免疫2月龄雏鸡,免疫后21~28天,血清中血凝抑制(HI)抗体平均滴度达到高峰,均可达到27以上,其免疫原性均达到效力检验的标准要求;灭活苗在室温20~25℃保存2个月,4~8℃保存7个月时,HI抗体平均滴度仍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7.
对天鹅内脏器官的外部形态、位置关系进行了解剖研究.天鹅舌背面有发达的角质乳头,食管在胸前部不形成嗉囊,盲肠颈明显,部分气管盘曲在龙骨崤腔内,鸣管无鸣肌,外鸣膜不与支气管连接,气囊发达,输精管不呈弯曲状.  相似文献   
118.
甘蔗花粉在人工培养基中的萌发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供试三个甘蔗品种I101—66、CP44—154和C0530的花粉在培养基A、B中的萌发率以CP44—154最高,在培养基A中为15.82%,在培养基B中为10.32%。10个参试品种花粉在培养基C中的萌发率以I523.86、CI85—80和BC2最高,为9.99.8.62%。甘蔗品种I101—66、I523—86、BC2和CP44.154的花粉管最长,为109.93.95.35μ。离体花粉管的生长可能会受到某种养分缺乏以及柱头结构差异所影响,但是,在人工培养基中没有发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9.
为获得白皮大蒜组培繁殖体系,以其茎尖为材料,通过BA和NAA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0.2mg/L NAA0.5mg/L,诱导率达60%;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1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80%。同时,为建立扩繁最佳体系,分别研究了激素、pH、谷氨酸钠三因素对不定芽增殖系数的调节效果,研究表明:添加0.5mg/L的GA3使增值系数提高到13.8;pH5.8最利于不定芽增值;添加10mg/L谷氨酸钠能在多次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高的增值系数。  相似文献   
120.
青海血蜱不同发育阶段蛋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不同发育阶段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的差异,本实验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对青海血蜱的卵、幼蜱、若蜱、成蜱的蛋白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卵出现了7条主带,幼蜱出现了16条主带,若蜱出现了14条主带,成蜱出现了12条主带。它们的蛋白多肽在数量、含量和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共同带只有4条,但相邻发育阶段之间的共同带较多。用感染羊血清和免疫羊血清作免疫印迹时,感染羊血清在分子量5.6万处有明显的反应带,免疫羊血清在分子量9.7万处有明显的反应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