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0篇
  307篇
综合类   66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4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虾池沉积物中3类主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涂布法和MPN法测定了虾池底质下 0到 30cm深度范围内 3类主要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泥中细菌主要集中于 0到 5cm的表层范围内 ,随深度增加 ,数量急剧减少 ,至 30cm深处所测到菌量已很少。底泥中的总菌量随养殖时间推移 ,逐渐增加 ,到养殖中后期 ,表层菌量增加至 10 6CFU/g ,表层以下 10~2 0cm的总异养菌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也增加至 10 5CFU/ g以上。弧菌仍集中于表层。细菌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各层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香港方面在外伶仃岛正北约 4.5公里处设立垃圾区,长期倾倒淤泥、垃圾。为查明倾倒活动与附近渔业环境的关系,在垃圾区附近海域进行了9个测站的表面沉积采样调查,每个样品测定沉积化学成分和粒级分类等13个项目。根据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鉴别出香港垃圾的倾倒活动,使外伶仃岛北部区域复盖了新生沉积层,并证实位于外伶仃岛北海岸的石冲湾网箱养殖区处于较主要的受影响区域内。  相似文献   
43.
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磷的溶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1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两次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通过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室内培养实验得到了PO4P和TD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交换量与时间的动力学关系,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和连续函数计算法计算了该湾沉积物水界面PO4P和TDP的交换速率。其变化范围PO4P为0.09~3.26mg/m2·d,TDP为1.22~7.66mg/m2·d。总体趋势是相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8月高于11月,不同站位的交换速率为扇贝和牡蛎养殖区高于海带养殖区。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相比,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4.
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农田面源污染的减控技术对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沟渠不仅兼具农田排水沟的过水功能,同时是有效消减面源污染且适合中国农情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该研究阐述了生态沟渠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消减机理(底泥吸附及植物阻抗作用、植物/微生物吸收作用、降解去除作用);通过整理分析559组生态沟渠野外观测试验数据,剖析了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植物种类、生物量这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农田排水中N、P及农药去除率的影响;进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多因子影响与N、P及农药去除率之间建立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随单一因子污染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或生物量增大而增大,但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对总氮/总磷去除率的贡献大于生物量。农药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生物量增大而增大,随污染物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与植物种类没有显著关系(P>0.05)。研究可为生态沟渠的合理构建和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5.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constituents of phosphorus(P)fractionation as well as reciprocities among factors in sediments of a freshwater shallow lake. [Method] Surface sediment was discretely sampled at 24 sites through Van Veen grabs. Based on a modified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P fractionation was determined as Fe/Al bound P(Fe/Al-P), Ca bound P(Ca-P), solute and reductive P(S/R-P) and organic P(OP). Curve estimation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were employ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 Total P(TP) content ranged from 443 to 774 mg/kg. Inorganic P(IP) w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P,of which Ca-P was dominated with an average of 51%±9.7%. Average contents of P fractionation we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a-P(51%) OP(29%) S/R-P(8%) Fe/Al-P(7%). The molar ratio of Fe to P was 11- 20, close to the threshold value of P leaching. [Conclusion] In freshwater shallow lakes, IP and Ca-P were prone to be relatively high, whereas Fe/Al-P was low compared with deep lakes. Occurrence of spatially monotonic gradient indicated the primary causation of anthropogenic sources. Imminent sediment P liberation was also expected. Close associations among TP, Fe/Al-P and Ca-P, implying that anthropogenic P was mainly bound to metals in particulate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f TOC and P fractionation highlighted endogenous mechanism and authigenic origin in sediments.  相似文献   
46.
沉积物中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经济发展快速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环境压力,水体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沉积物是水体和土壤污染的内源,是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最终归趋。通过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两个方面,介绍了水体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开展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的沉积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使用HPLC的色素分析技术,从萃取剂的选择、样品干燥与否、静置时间以及超声方式等方面逐步优化沉积物中光合色素的萃取方法,完善海洋沉积物中18种光合色素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8.
选择海口市美舍河城区段的11个沉积物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r、Ni、As、Cd的含量较高,城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可能导致Cr、Ni、Cd、Cu、Zn在河流沉积物中发生叠加富集,而As与城区周边地区农业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利用Hakanson的潜在风险指数法进行美舍河河底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r,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由大到小为Cr>As>Cd>Ni>Pb>Cu>Zn;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到小为Cd>As>Cr>Ni>Pb>Cu>Zn;该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为51.04,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9.
采用筛分-比重计法测定滩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同时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测定其中Si、Al、Fe、Mg和K等常量元素的含量,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以滩涂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作为粒径替代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及粒径中值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粘粒、粉粒含量及粒径中值与Al、Fe、Mg、K呈正相关,与Si含量呈负相关。砂粒含量则相反,与Al、Fe、Mg、K呈负相关,与Si含量呈正相关。利用常量元素含量预测滩涂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关系建立的模型可行且结果可靠,对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菹草对微污水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围隔中的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研究其对微污水中Cd2+、Cr3+、Cu2+、Zn2+、Ni2+、Mn2+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累积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沉水植物菹草生长的情况下,上覆水中重金属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没有菹草生长时的情况;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有着不同的吸收富集能力,对重金属Cd2+、Mn2+、Ni2+具有超积累的富集作用,其中对Mn2+的富集作用最为显著,即菹草是一种喜锰和耐锰的水生植物;菹草不同部位重金属积累量也大不相同,菹草茎叶对Cd2+的单位富集能力很强,新叶中Cr3+、Cu2+、Zn2+、Ni2+、Mn2+等重金属单位含量高于老叶、根部和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