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20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开展池蝶蚌培育有核珍珠与投饲主养草鱼的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72.
于鄱阳湖水系采集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660块,模拟其生活环境进行池塘驯化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橄榄蛏蚌养殖成活率达86﹪;试验结果表明,橄榄蛏蚌可在池塘中驯化养殖。  相似文献   
573.
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CA)10寡核苷酸为探针,构建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根据微卫星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随机挑选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32对引物,引物荧光标记后对24个三角帆蚌个体分别进行PCR扩增,共筛选出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20,有效等位基因数2.321 3~13.260 3。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18 2~1.000 0和0.582 5~0.946 1;PIC值0.547 2~0.919 9;其中14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本研究筛选的20个微卫星标记可作为三角帆蚌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等研究的理想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74.
采用自制耗氧率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与体重(W)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和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pacifica)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Ro)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和圆背角无齿蚌耗氧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非线性拟合方程:Ro椭圆=0.58W-0.48(R2=0.963,P<0.05);Ro圆=26.65W-1.01(R2=0.916,P<0.05);2种蚌的耗氧率均随水中溶解氧降低而降低,用双曲线模型Ro=DO/(K1+K2×Ro)评估其在低溶氧条件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2种蚌的耐低氧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强,且椭圆背角无齿蚌对低氧环境的调节能力比圆背角无齿蚌强.  相似文献   
575.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植入正圆形珠核与蚌体长之间的匹配实验结果。比较了不同规格的蚌体对有核珍珠留核率、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度及珍珠等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00~8.25 mm的珠核而言,植入12.0~12.2 cm的蚌体的内脏团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76.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3个地理种群杂交与自交后的9个群体的1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P(洞庭湖♀×鄱阳湖♂)与PD(鄱阳湖♀×洞庭湖♂)的形态距离最短,分为一支,其次为DD(洞庭湖♀×洞庭湖♂)和PP(鄱阳湖♀×鄱阳湖♂),分为另一支,而TT(太湖♀×太湖♂)与PT(鄱阳湖♀×太湖♂)、TT与DP的遗传距离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21.13%,主成分2为15.33%,主成分3为17.59%,累积贡献率为54.05%.在第一主成分中,FG(全高)与FB(帆状顶点到后端)的影响最大(77.88%、73.46%);第二主成分中,OB(顶点到后端)与OD(顶点到铰合部后缘)的影响最大(85.38%、88.06%);第三主成分中,OH(壳高)与OC(顶点到铰合部前缘)的影响最大(70.32%、78.14%).判别分析结果表明:9群体三角帆蚌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对这9个群体按杂交组合分成A、B、C 3组,建立了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56.41%~90.24%,P2为61.22%~97.30%,综合判别率为68.75%~79.78%,判别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77.
张春柳 《现代农业》2008,(5):101-103
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的定量方法,分别对鏊湖水系的杨汛桥西小江、东浦、央茶湖、官渡、陶堰、白塔阳等养蚌水体同期取样进行微生物的普查;对下谢墅两个塘、大善村养殖塘于不同时间的定点采样,进行微生物测定。主要对各样品细菌总数、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值,以及对河蚌肠道菌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测定。得出的数据与水体其他一些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578.
中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金和 《科学养鱼》2000,(11):40-40
我国珍珠养殖业,淡水珍珠多于海水珍珠。自 70年代初开始形成第一次养殖高潮后,经历四次大的高、低潮的波动,于 1998年末又形成了第五次高潮,至今全国生产创新高、养殖单位过万家、年总产量达数百吨,远远超过称雄世界珍珠舞台的日本。但据日本水产厅珍珠年鉴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珍珠产量、出口数量虽然超过日本,但销售总额却低于日本,即珍珠质量较差,为此日本珍珠商评价,中国珍珠养殖技术水平落后日本 20年。   根据作者赴日对日本珍珠养殖技术的专项考察情况,在中日合资珍珠养殖企业工作时的技术交流和对养殖情况观察,结合我…  相似文献   
579.
选用草鱼(Ctenoparyngodon idellus)、银鲫(Carassius gibelio)、鲢(Hypop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作为本研究的混养鱼类,通过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混养鱼类组合(草鱼+鲫+鲢+鳙或鲢+鳙)和配合饲料投喂方式(投喂或不投喂)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水体化学特征的影响,实验为期155 d。结果表明,实验设计的混养鱼类组合可显著影响鱼蚌综合养殖水体的Ca2+、总碱度(Alk)、总硬度(HT)和总磷(TP)水平;投喂配合饲料可显著影响Ca2+、Alk、HT、氨氮(TAN)、TP和化学耗氧量(CODMn)。采用混养组合(草鱼+鲫+鲢+鳙)且投喂配合饲料的围隔内溶氧(DO)水平和透明度(SD)较低,Ca2+、HT、TN、TP、TAN和CODMn水平较高;采用混养组合(鲢+鳙)且不投喂的围隔内DO和SD水平较高,而Ca2+、HT、TN、TP、TAN和CODMn水平较低。随养殖时间延长,各组围隔内Ca2+水平下降,TN、TP、TAN和CODMn水平升高。实验期间,DO与SD水平呈正相关;DO和SD与TAN、TN、TP、Ca2+和CODMn水平呈负相关。因此,鱼蚌综合养殖中,控制CODMn和TAN浓度,维持Ca2+稳定及较高的DO水平是水质管理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80.
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获得了三角帆蚌HcCUBD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共5158bp,开放阅读框(ORF)1920bp,编码639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576bp,3′端非编码区2662bp,GeneBank登陆号为KP067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三角帆蚌HcCUBDC蛋白含有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4个CUB结构域,但未能比对上已知的蛋白。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cCUBDC基因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后端缘膜、中央膜、鳃、斧足、肝胰腺、肠和肾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都是肝胰腺表达量最低。在紫色蚌中,后端缘膜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前端缘膜;在白色蚌中,前端和后端缘膜之间表达差异不显著。HcCUBDC基因在紫色蚌后端缘膜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蚌,在紫色和白色蚌前端缘膜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外套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cCUBDC基因主要在缘膜外上皮细胞中表达。研究表明,HcCUBDC基因在三角帆蚌内壳色形成中发挥作用,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珍珠颜色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