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6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覆盖度水葫芦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不同覆盖度放养水葫芦的处理试验,分析其综合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在水面固定的情况下,水葫芦生物净产量和水体水分蒸腾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单位生物净产量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少;水体沉积物、pH值、溶解氧及叶绿素含量均随放养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各因素水葫芦放养以水面的1/3覆盖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2.
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 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 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 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 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 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相似文献   
53.
测试引起水葫芦黑斑病的生防真菌水葫芦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培养基、温度、pH值对菌落生长以及光照对产孢量的影响)和影响该菌株侵染力的3个主要因子(接种温度、光照、保湿时间),以期为该菌的大量发酵和真菌除草剂的研制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温度和酸碱度是影响该菌生长的...  相似文献   
54.
水葫芦生态型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水葫芦生态型河道的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建立了水葫芦生态型河道水质模型,对河道中污染物质的扩散和降解过程进行模拟,率定了有关参数,求得了浓度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规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尤其是对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贸易交往,国外引种、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为外来影响农业的恶性杂草传入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其不断地向新地域扩散蔓延,繁殖生存为害。  相似文献   
56.
不同水域中水葫芦对铅、镉、铬、汞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水域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对铅、镉、铬、汞的吸收规律。采集浙江金华、绍兴等地8处不同水域的水葫芦样品及水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该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水污染严重区域,水葫芦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被调查地区水中铅、镉含量显著高于铬及汞含量(P0.05)。水葫芦根中各重金属含量总体高于茎叶,茎叶中镉的含量显著低于铬的含量(P0.05),而根中镉含量也低于铬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水中铅、镉含量的增加,根与茎叶中相应金属含量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7.
几种植物净化能力的比较及浮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美人蕉等4种植物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氮磷静态耗竭试验,筛选合适的浮床植物并研究组合浮床对巢湖池塘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静态耗竭试验结果表明:除氮效果上,美人蕉仅次于水葫芦,但优于蕹菜和水芹;除磷效果上,美人蕉要优于水葫芦、蕹菜和水芹;综合比较植株生物量增重情况和根系发育状况,美人蕉更适合作为浮床植物.野外浮床试验结果表明:60 d的试验期内,组合浮床对池塘总氮净化率为79.2%,对总磷净化率为94.0%,叶绿素浓度比对照塘降低26.2%,每平方米组合浮床的净化能力为氮55.2 g、磷4.08 g,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负荷为0.92 g/(m2·d)和0.068 g/(m2·d),浮床生态系统对巢湖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8.
持续高温往往会造成蟹塘内的伊乐藻等水草衰亡,不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为探明高温季节池塘种植水葫芦对河蟹生长及水质调控的影响,对养殖“诺亚1号”河蟹的池塘设置3组不同的水草种植模式,即无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有草塘无处理组(EL)和有草塘补种水葫芦组(EIL)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试验,比较各组试验塘的水质、水草长势情况以及河蟹的体质量、产量、残蟹率、回捕率等。试验结果显示:EIL组的伊乐藻保存较好,且在高温季节池塘水温低于其他两组;EI组河蟹的体质量、产量、回捕率显著低于EIL组(P<0.05),残蟹率显著高于EIL组(P<0.05),但EI组各项指标与EL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水质调控方面,EIL组NH4+-N、NO2--N、TN、TP等水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8月份EL组的NH4+-N质量浓度显著低于EI组(P<0.05),9月份以后,EL组的NO2--N、TN质量浓度均显...  相似文献   
59.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水葫芦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等物质的量乙醇与丙酮碱性混合溶液在75℃下回流萃皂75 min,加入0.1 mol/L CuSO4溶液碱性铜代30 min,滴加5% NaOH-CH3CH2OH溶液至pH值为12,成盐制得叶绿素铜钠盐,产率为0.83%~0.85%.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离筛选对水葫芦具有强致病性菌株,为水葫芦生物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水葫芦叶片上分离获得对水葫芦有强致病性的菌株并纯化培养;用玻片保湿法观察菌株分生孢子与分生孢子梗形态特征;根据柯赫氏法则对自然发病与接种叶片发病情况进行验证对比;通过查阅《真菌鉴定手册》对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经组织分离法提取纯化得到菌株BG11,该菌在PDA上生长较好,菌落紧密,表面灰白色,呈绒毛状;分生孢子合轴产生,2~5个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为短圆柱形,单胞无色,有油球,长度为12.50~17.50μm,大多数为13.75~17.00μm,宽度为4.50~5.50μm;将BG11菌株接种到健康水葫芦叶片上表现为自然发病叶片类似症状,且两者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一致。【结论】初步鉴定BG11菌株为水葫芦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对水葫芦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