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7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1451篇
基础科学   545篇
  2943篇
综合类   13333篇
农作物   1310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656篇
园艺   1510篇
植物保护   23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394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645篇
  2011年   1460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1161篇
  2007年   987篇
  2006年   956篇
  2005年   882篇
  2004年   743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43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5年   1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42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8篇
  1952年   14篇
  195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31.
使用叶绿素仪进行棉花氮营养诊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推荐施肥技术,如肥料效应函数法和测土施肥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既耗时又费工,不能实时实地解决氮肥管理问题。棉叶叶绿素仪读数和棉叶氮含量及叶柄硝态氮含量一样可靠,可以预测棉花氮肥需要量。  相似文献   
932.
从介绍有机蔬菜的合理施肥原则与种类出发,论述了有机肥在有机蔬菜上的应用,包括肥料无害化处理技术及施肥技术,阐述了绿肥在有机蔬菜上的应用,并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有机蔬菜上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33.
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矿物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及肥料贡献率。与当前施肥水平比较,玉米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条件下,化肥不减量和减量15%生物产量分别为38 647、36 869 kg/hm2,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7.61%和2.66%;子粒产量分别为16 544、15 783 kg/hm2,增产7.56%、2.48%;肥料对生物产量贡献率分别为56.26%和49.07%,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11.05和3.87个百分点,表明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750 kg/hm2的前提下,将氮、磷化肥施用量在当前水平上减量15%可以保证玉米子粒产量稳定在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934.
不同肥料配置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稻德香4103、Q优8号和Ⅱ优602为材料,在13.0 kg/667 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传统施肥、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机插稻优化型施肥等三种肥料配置方式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优化型施肥方式有利于机插稻优化群体,改善穗部产量性状,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机插稻采用优化型施肥方式后本田分蘖更快,分蘖数能提早一周左右达到18万/667 m2,有效穗数虽有所降低,但穗部产量性状明显改善,表现为一次枝梗数增多,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最终平均产量较传统施肥和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方式高8.20%和3.78%。  相似文献   
935.
施氮量对茶树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泥池培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kg N/hm2(CK)、112.5 kg N/hm2(N1)、225 kg N/hm2(N2)和450 kg N/hm2(N3)。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茶树生长,施氮处理茶叶产量比CK显著提高116.98%~141.51%(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提高30.56%~72.67%,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3.37%~29.74%,并与CK差异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CK显著提高14.88%~17.26%(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肥施用提高茶树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量的施氮可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提高;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936.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杂交中稻广两优香5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广两优香5对氮、磷需求量大,中后期钾素吸收增加;养分对其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上表现为氮钾磷;结合模拟的最佳施肥量和经济施肥量,推荐了江汉平原地区中等肥力条件下的施肥量为氮170~200 kg/hm2、磷70~100 kg/hm2、钾105~135 kg/hm2。  相似文献   
937.
施氮量对旱地胡麻养分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的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 kg• 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38.
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及品质,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极板间距(160、165 mm)、不同初始湿基含水率(10%、15%、20%)下腐殖酸肥料的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射频真空干燥试验,并以热风干燥试验为对照,采用Weibull函数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曲线,对比射频真空干燥与热风干燥对腐殖酸肥料颜色、总氮、总磷、总钾及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为0.085 MPa,极板间距为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为15%时,干燥速率和升温速率较快,加热均匀性较好;升温曲线在53 ℃出现拐点,53 ℃前升温较快,53 ℃后升温较慢;除含水率为20%的物料外,极板间距对加热均匀性影响不显著(P > 0.05),但初始湿基含水率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射频真空干燥所需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约208 min,射频真空干燥可显著提高干燥速率(P<0.05);Weibull函数能较好的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过程,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减小,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极板间距与初始湿基含水率总体上对腐殖酸肥料的色泽高度L*、红绿值a*、蓝黄值b*、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无显著影响(P>0.05);65 ℃热风干燥后样品的色差值显著高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在设置的试验条件下,腐殖酸肥料的较佳干燥参数为真空度0.085 MPa、极板间距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15%。研究结果可为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同时反演氮、磷元素含量相对于单一元素反演可以更加全面地表达水稻的营养状况,为快速、准确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和精准变量施肥提供依据。该研究基于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数据,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氮素与磷素共同特征波长,以特征波长反射率为输入,以化学方法测得叶片氮、磷元素含量为输出,分别使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龙格-库塔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RUNge Kutta optimizer-Extreme Learning Machine,RUN-ELM)构建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ARS方法有效去除了高光谱中大量无用、冗余信息,得到5个氮、磷元素共同特征波长,去除具有共线性的特征波长,最后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分别是451、488、780、813 nm。使用筛选后的特征波长反射率构建RUN-ELM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效果最好,氮素训练集的决定系数R2为0.690,均方根误差为0.669 mg/g,磷素训练集的决定系数R2为0.620,均方根误差为0.027 mg/g。通过对比,RUN-ELM在预测能力、模型稳定性上优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以及ELM模型。综上研究,基于CARS-RUN-ELM的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反演模型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水稻叶片氮、磷含量,可为水稻精准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0.
  【目的】  针对农田化学氮肥施用量高、利用率低等问题,探究绿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绿洲灌区玉米的施氮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于2019—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开展小麦复种绿肥并翻压还田后翌年轮作玉米减施氮肥田间试验。玉米季设传统施氮量(Nck)和绿肥替代10%、20%、30%、40%的化肥氮处理(即N10、N20、N30、N40处理)。分析了各处理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和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及利用效率。  【结果】  与Nck相比,N10、N20处理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玉米植株氮素总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及转运氮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也无显著差异;2020年N10、N20处理对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及转运率无显著影响,2021年N20处理玉米叶片和茎的氮素积累量分别降低5.0%和17.8%,叶片和茎的氮素转运量分别提高5.5%和9.1%,氮素转运率分别提高5.0%和14.1%。相比Nck,N30、N40处理提高了茎叶的氮素积累量,但降低了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降低了转运氮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及籽粒和植株的氮素积累量,N30、N40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6.8%~19.0%、27.9%~28.9%。与Nck相比,N10和N20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2021年N20处理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提高了3.5%,N30和N40处理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收获指数。绿肥替代化肥氮各处理均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以N2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  【结论】  小麦–绿肥–春玉米体系下,绿肥翻压替代翌年玉米20%的化肥氮投入能有效协调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的积累转运,维持玉米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氮素收获指数与氮肥偏生产力,实现绿洲灌区玉米稳产和减氮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