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7篇
  免费   906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林业   873篇
农学   1049篇
基础科学   358篇
  414篇
综合类   7642篇
农作物   879篇
水产渔业   569篇
畜牧兽医   6379篇
园艺   1017篇
植物保护   91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965篇
  2013年   1025篇
  2012年   1255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906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852篇
  2006年   762篇
  2005年   721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594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香椿(Toona sinensis)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用吲哚丁酸(IBA)和GGR生根粉(浓度分别为400、600、800 mg/L)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生根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促进香椿插穗生根,IBA 6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高(94.4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次为GGR600 mg/L处理(88.89%),GGR 4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低(84.44%)。香椿插穗露出根尖时,内源激素含量为ABAIAAZRGA;ABA、IAA、ZR、GA含量变幅分别为61.763~154.097 ng/g(FW)、35.303~64.043 ng/g(FW)、7.693~14.863 ng/g(FW)、3.907~7.300 ng/g(FW),IAA/ABA、GA/ABA、ZR/ABA、ZR/IAA、GA/ZR分别为0.297~0.633、0.033~0.073、0.075~0.186、0.179~0.326、0.387~0.512;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插穗内源激素变化,但规律性不明显。ABA含量是影响香椿插穗生根的主要因素,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ABA、GA/ABA与生根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ZR/ABA与生根率达到显著正相关,认为IAA、GA、ZR也共同参与影响生根的进程,香椿插穗生根是植物内源激素种类和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993.
<正>犬巴贝斯虫病是经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自从1910年Pattom首次在印度报道了犬的巴贝斯虫感染猎犬和豹以后,世界各地相继发现该虫。巴贝斯虫病在我国呈地方性流行,尤其在有蜱滋生的地区,春、夏、秋、冬季均可发病[1]。目前随着城市养犬数量增多,本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危害十分严重。犬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犬的血液,引起犬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和脾脏肿大[2]。笔者通过血涂片、血液常规检验、生化检验、X射线检查并结合病史和  相似文献   
994.
<正>奶牛真胃炎是奶牛消化系统的一种疾病,在春秋两个季节多发,如果治疗不及时,对奶牛健康、体质有影响。不及时治疗的畜体会出现消瘦甚至脱水、瘫痪而死亡。及时治疗的病例会慢慢好转,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1病因真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性疾病,发病原因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饲料原因冬春季节饲料质量低劣,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多,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必须加大采食量才能满足对营养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胃肠负担,易引起消化机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干燥作用对捻转血矛线虫L3期幼虫mRNA表达的影响,筛选并分析干燥相关表达基因,本试验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得到了捻转血矛线虫干燥相关基因,通过相对荧光定量PCR验证所获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在秀丽隐杆线虫中通过RNA干扰抑制相关同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干燥后复苏虫体生存率以研究基因抗干燥功能。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序列GH-U02A与已知捻转血矛线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氨基酸同源性为94%。对秀丽隐杆线虫Ce-gst-7基因进行RNA干扰后,虫体在干燥后的生存率降低,证明gst基因在线虫中有抗干燥功能。  相似文献   
996.
主要介绍受体母牛的选择标准、营养和管理、疾病控制、同期发情处理及胚胎移植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介绍了通过添加激素促进胚胎移植后母牛的妊娠。  相似文献   
997.
《蚕学通讯》2015,(1):60
<正>2015年3月16日,《PLoS Genetics》发表了李胜研究员研究组题为"Methyl farnesoate plays a dual role in regulating Drosophila metamorphosis"的研究论文。昆虫的变态发育受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的协同调控:20E主导幼虫蜕皮和幼虫-蛹-成虫变态;JH则在幼虫蜕皮期拮抗20E作用而维持幼虫性状,从而阻止变态提前发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20E信号传导途径已被基本阐明;虽然发现JH至今已近80年,但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植酸磷( NPP)水平对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繁殖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该阶段适宜磷供给量。试验选用39周龄岭南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810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7只鸡。组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 NPP水平为0.30%),组2、3、4和5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氢钙,使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35%、0.40%、0.45%和0.50%,其他营养成分各组基本一致。试鸡限饲122 g/(只·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试验期内, NPP水平未显著影响试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和破蛋率(P>0.05),显著影响了产蛋率和不合格蛋率(P<0.05),0.45%组产蛋率显著高于0.30%和0.40%组(P<0.05),0.40%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5)。2)饲粮 NPP水平显著影响了试鸡39~40周龄种蛋长径、蛋短径、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P<0.05),显著影响了45~46周龄种蛋蛋壳强度( P<0.05)。3) NPP水平对种蛋孵化性能(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健雏平均出壳重)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 NPP 水平显著增加了试鸡脱脂胫骨粗灰分中钙、磷含量(P<0.05)。5)0.40%和0.45%NPP组试鸡血浆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显著高于0.30%和0.35%组( P<0.05),0.50%组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 P<0.05)。综上,39~46周龄黄羽肉鸡父母代种母鸡饲粮NPP适宜水平为0.40%~0.45%,根据采食量计算得到每日NPP需要量为0.488~0.549 g。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紫苏籽提取物对蛋鸡产蛋高峰后期生产性能、生殖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体重、产蛋率基本一致的48周龄海兰褐蛋鸡48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的紫苏籽提取物,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均能降低料蛋比,但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日均采食量、破软蛋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和日均产蛋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孕酮(第15天)和雌二醇(第15和30天)的含量(P0.01),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清中睾酮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1),添加0.02%、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P0.01),添加0.03%紫苏籽提取物能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P0.01)。由此可知,饲粮中紫苏籽提取物添加水平为0.03%时,能极显著提高蛋鸡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日均产蛋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