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9篇
  27篇
综合类   43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62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81.
1我县发展桑叶茶的背景 1.1曾经的优势产业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境内多丘陵、山地,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业一直是泾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发展最好年份,全县桑园面积2867 hm2,年养蚕8万盒。  相似文献   
982.
马克思指出:人类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1)(P167)他们要维持自身的存在,不得不与自然环境打交道,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便获得衣、食等基本的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983.
冬季育71-1桑树留条长度,主要影响春季桑树发芽率和产叶量:发芽率以条长93.35cm区最低;单株产叶量以留条93.35~115.88cm范围内最高。留条过短(平均条长28.31cm时)不仅影响桑叶产量,还易造成桑树冻害;但留条过长(平均条长134.43cm时)则增加蚕农采叶、治虫等桑园管理操作的不便。  相似文献   
984.
正桑树是温带和亚热带落叶性多年生木本植物,属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ae)、荨麻目(Urticales)、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桑种(Morus alba)。桑叶是蚕唯一的天然饲料,为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促进蚕桑生产产业化的进程,桑园要适当集中,适度成片,因地制宜,立足长  相似文献   
985.
《蚕桑通报》2011,(1):13-13
桑树病虫害有效治理是确保优质桑叶生产的重要保证。197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始创建桑树病虫害测报网络,开展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培养桑保专业人才,为优质高产桑园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6.
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7.
桑树夏伐,能更新枝条,促进新条生长。与春伐相比,夏伐桑树产叶量高,桑树成熟早,硬化迟,并有抑制部分病虫害如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毛虫、桑螟等作用,且可提高春叶产量47.49%,年产叶量15.75%[1]。夏伐桑树的桑叶主要分布于春秋两季,而种  相似文献   
988.
兔的饲料来源丰富。可依据这些草料的特性将其分为3大类,即主食类、有益类和有毒类。(一)主食类为家兔所喜食的、能提供家兔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青绿(干)饲料。在树叶中有枸叶、桑叶、柳树叶、桤木叶、洋槐叶、紫荆叶、椿树叶、白杨  相似文献   
989.
通过不同短截留芽型式对全年桑叶产量影响试验,认为秋冬期重剪稍留条长度50cm,夏剪留新稍长度40 cm,并保留2个生长芽的短截留芽四季条桑收获技术,全年桑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90.
通过对桑叶褐斑病病原菌在不同种类培养基培养、不同氮源与碳源、不同温度等6种条件下培养6天后,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菌丝颜色和菌落形态,分析了桑褐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内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成分、 pH值、温度、光照都对菌丝的生长有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是燕麦片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最适pH值为9~10,最适碳源为α-乳糖,最适氮源为尿素,菌丝在55℃水浴10 min后则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