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2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土壤类型-具有过渡特性的,质地较砂,肥力一般的栗钙土为代表,从轻度放牧疏林草地,轻度放牧草地和重度放牧草地,以及耕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角度,阐明了草原土壤的变化。进而指出,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背景下,人为的滥垦和不合理的管理,以及过度放牧是引起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风蚀沙化和土壤养分丧失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放牧强度对草原砂质栗钙土某些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测定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的草原砂质栗钙土机械组成、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及土壤微团聚体,并据此对该地区砂质栗钙土草原的合理放牧强度范围及安全放牧强度上限进行了探讨。作者建议以1.33~2.67只羊/hm2的放牧强度为该地区砂质栗钙土草原的合理放牧强度范围,但无论如何不应超过4.00只羊/hm2,超过此值,土壤中的一系列物理性状将显著恶化,草原土壤将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连续分组的方法,研究碳酸钙含量和 pH 值对 Cu,Pb,Cd 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土壤为暗栗钙土表层(0~20cm):pH(CaCl_2)7.08,有机质2.52%,CaCO_3未检出。分别向土壤中加入 CaCO_3,使其含量为0%,1%,3%,5%,7%,并加入50mg/kgCu,Pb,Cd 的硝酸盐溶液。在25±2℃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并分别在1d,15d,30d,60d 时采样。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淡栗钙土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表层土容重升高,土壤孔隙度减少趋势,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相关性明显;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渗透速率下降,随着渗透时间的延长,对照区(CK)渗透的水量逐渐减少,而重度放牧区(HG)渗透的水量逐渐增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颗粒有变粗,>0.01毫米的物理性砂粒增加,<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减少;随着土层的加深,<0.01毫米的物理性粘粒增加。  相似文献   
17.
TDR测定淡栗钙土水分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荒漠草原2个不同种类的土壤为研究材料,使用TRIME - IPH型TDR测定不同放牧强下的土壤含水量,并以烘干法测定值为真实值对其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室内标标定中的TRIME - IPH测值与烘干法测值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沙土中的相关系数(R2=0.983 9)略低于壤土(R2=0.986 0),而平均相对偏差(16.4%)大干壤土(12.3%).校正方程为TDR校正值=0.998 0烘干法测定值+2.3900.在野外标定中,不同放牧强度下TRIME - IPH测值与烘干法测值的相关性也很好,总体校正的相关系数为0.774 3.本研究结果证实,TRIME - IPH完全能够胜任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放牧对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淡栗钙土的碳、氮含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均属中等变异程度。土壤碳、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加大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放牧、中度放牧以及重度放牧的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区域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大;而轻度放牧土壤碳、氮的空间变异是区域因素和放牧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碳、氮的变异总体表现为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后土壤碳、氮低含量斑块面积随着年度递增而增加。内蒙古四子旗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适合轻度放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冀西北高原寒旱区农业生产的水分限制特征,研究区域降水、入渗及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冀西北寒旱区2°~6°常见坡耕地平均径流系数达6.16%,表明区域农田在通常年景下均有产流,构成滩梁地貌之间水土空间分异的基础。坡耕地产流为降水汇集与回归补充地下水资源奠定物质基础。这一结果对指导区域降水资源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干旱区栗钙土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施肥方式均增加了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其中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NPKM)的增幅最大,其次是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的增幅最小,增幅分别为56.7%、39.9%和27.3%。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微生物量碳均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马铃薯苗期和收获后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40.6~51.4mg·kg~(-1),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含量最高,变化范围为49.2~63.4mg·kg~(-1)。不同施肥方式下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及处理之间的差异在0~10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及处理间差异均减小。所以在阴山北麓地区增施有机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提升微生物量碳含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