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42篇
  70篇
综合类   1370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471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桑树草本化栽培技术及条桑收获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02.
问:我有一个朋友刚学了几天开车,还没有驾照。前几天他找我借车,没想到把别人撞了,被认定为负全责。现在他跑了,伤者要求我赔钱,请问我有责任赔偿吗?答: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取得机动车驾  相似文献   
103.
104.
2006年福鼎市遭受历史上罕见的超强台风"桑美"和多次强台风等洪涝灾害侵袭,台风带来强降雨,又遇到天文大潮,造成沿海大片稻区严重受淹。由于受淹时间长,稻苗损伤严重,极有利于病菌直接从伤口侵入,导致沿海稻区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爆发流行,同时引发白叶枯病、细条病、基腐病等其它细菌性病害发生。据统计,2006年全市水稻  相似文献   
105.
南充是四川第一大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3万hm2和7.59亿kg,均居全省第一.南充也是我国黄淮海麦区春季发病的主要菌源地,1999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已连续9年在南充市偏重或大发生,发生面积4.8万~11.6万hm2,产量损失0.04亿~0.18亿kg,成为影响南充市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农业部也于2003年将南充市纳入"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防治监控站"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06.
《吉林蔬菜》2010,(6):42-42
<正>蔬菜市场上的茄子有紫红色和淡红色两种。紫红色的为条茄,淡红色的则为杭茄。在春季淡红色的先上市,随后紫红色茄子上市。茄子的老嫩对于品质好差影响极大。判断茄  相似文献   
107.
108.
白蜡杆软化和防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Fraxinus chinenesis)为木犀科(Oleaceae)白蜡树属(Fraxinus)的树种,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因白蜡杆木材具有材色浅、结构细、纹理直、软硬度适中、韧性好、可任意造型等优点,广泛用于农具、家具,特别适于弯曲部件、工艺品和文休用品的制作。自90年以来,以蜡杆、蜡条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档工艺家俱的工作已经起步,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合理实用的软化工艺及设备、防蛀工艺及设备,关键技术缺乏研究,不仅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内在质量无法改善,而且残次品率高,虫蛀率也高达80%以上。该研究提出了以蒸汽软化处理工艺、负压浸注防蛀工艺技术,既有效的软化了白蜡杆,同时达到了防蛀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9.
1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 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 2001 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 SRBSDVD 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 SRBSDVD 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 SRBSDVD 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 SRBSDVD 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 SRBSDVD 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