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466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利用海南文昌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木麻黄工业原料林样地资料,通过参数置换法,构建了以优势高模型为基础,以断面积预估为中心,将蓄积量作为目标变量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结果表明:组成模型系统的各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模型的预估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生长进行正确预估,可用于研究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生长与收获预估。研究方法为一次性调查数据生长模型及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并为当前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大量解析木数据的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2.
利用项目研究中设置的系统抽样样地,选择不同径阶的无性系木麻黄标准木各3株作为解析木材料,测定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1~12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1~12a生时相交;12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木麻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a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a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53.
滨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碳归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滨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凋落物收集、养分测定和分析,研究它们的碳归还规律。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 616 kg/hm2和8 218 kg/hm2;厚荚相思凋落物碳的年归还量为3 863kg/hm2,略高于木麻黄的3 825 kg/hm2;凋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厚荚相思凋落物碳归还季相动态规律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春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木麻黄人工林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个树种的春季凋落物碳归还量差异不明显,夏季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凋落叶碳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回归的主要途径。运用Duncan法检验,木麻黄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在夏季和冬季与其他3季相比为差异显著(P<0.05),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在相同季节凋落物碳的归还量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4.
说起木麻黄,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它是一种常绿乔、灌木,喜高温多湿气候,一般在沿海地带比较常见。国内多作海岸防风固沙用,甚少用于盆景创作,印象较深的仅有广东江门赵德良先生两件经典作品《松韵》《黄山情》,舍此之外,各大盆展难觅其踪。木麻黄树干通直,苍劲挺拔,与松树盆景颇为相似,但叶片较为稀疏,略显单薄,却另有一番风味。修剪造型得当的木麻黄盆景,其观赏价值并不逊于松树,是东南亚国家盆景制作中优良的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栏特邀印尼著名盆景艺术家江职宏为大家详解木麻黄盆景,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655.
为探讨木麻黄小枝内含物与其对木毒蛾抗性的关系,明确其抗性机理,对抗虫品系湛江3、惠76、惠83、广东A8-2,中抗品系平潭2、惠1、龙7-18,感虫品系东山2号、广东501、抗风10个木麻黄品系的黄酮、单宁、总酚、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6种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木麻黄小枝内次生物质黄酮、单宁、总酚在抗性品系中含量较高,在感虫品系中含量较低;而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却在感虫品系中较高,在抗虫品系中较低;多糖含量则无明显规律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抗虫等级、平均化蛹率和平均蛹重均与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关联系数较大,均大于或接近0.500 0。  相似文献   
656.
为探明不同距离梯度上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限制状况,对福建平潭岛海岸带前沿和后沿木麻黄林带植物和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前沿林带木麻黄小枝中碳含量低于后沿林带;前沿林带中强烈的环境胁迫影响了木麻黄的生长和对碳的固定;前沿和后沿林带木麻黄生长均受到严重的磷限制。通过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确定了影响海岸带木麻黄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磷含量和碳磷比,证明土壤中磷素的缺乏是影响海岸木麻黄防护林生长和经营的关键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657.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相同密度不同混交比例的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与纯林的生产力大小顺序为: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比例1:1>2:3混交林>木麻黄纯林>湿地松纯林>1:4混交林.随着混交比例增大,生长效果变差.混交比例为1:1的混交林,其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61.47m3/hm2和197.64t/hm2,是混交比例1:4混交林的3.47倍和2.80倍.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混交比例控制在1:1为佳.  相似文献   
65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建立起数千公里以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带,在防风固沙、抵御海潮、提供用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大部分木麻黄防护林带已进入衰老阶段,急需更新,以确保防护林多种效益的持续发挥。由于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存在种性退化、抗逆性差的问题,因而沿海  相似文献   
659.
木麻黄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该生态系统的微量元素总积累量为23.022kg/hm,养分元素的年存留量为2.71kg/hm,养分的年归还量为2.986kg/hm,养分吸收量为5.057kg/hm.该林分微量元素循环的平均速率达59.0%,各元素的生物循环速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铁>锰>锌>硼>铝>铜.  相似文献   
660.
单叶蔓荆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乡卓东村沿海风沙地单叶蔓荆植被生态效应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蔓荆植被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作用,表现在其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分别比无植被地、木麻黄地及老鼠刺地的高出23%、33%和23%;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88%、256%和100%;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104%、213%和124%;水解氮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310%、107%和105%;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高出74%、38%和38%;PH值分别比后三种植被地低出0.58、0.54和0.55PH值单位.以上各指标经分析均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之上.蔓荆植被也具有显著地降低地表风速、改善地表空气湿度和空气温度作用.单叶蔓荆植被改良后的土壤各指标接近于农地水平,并对防护林种木麻黄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其地上生长的木麻黄的茎生长和树高生长明显优于无植被地及老鼠刺植被地上生长的木麻黄,且这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