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58篇
  47篇
综合类   582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台科早3号系浙江省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早中熟常规早籼稻品种,该品种田间生长整齐一致,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穗大粒多,结实率中等,后期转色好,谷色黄亮,丰产性好,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202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等同类型生态区作早稻种植。在栽培上主要做好种子消毒、适时播种、肥水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病虫草管理。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阐述了发芽糙米的营养价值、生产工艺,总结了速食营养米粉和有色酒2个发芽糙米深加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发芽糙米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发芽糙米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以早熟和中熟2种类型早籼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式,研究了4个晚季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生育期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晚季播期推迟,2种类型早籼稻的生育进程延迟,全生育期延长;早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能利用率和积温均随晚季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照时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中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照时数、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均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能利用率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早熟早籼的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中熟早籼的产量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与早季比较,2种类型早籼稻在晚季的产量、全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及光能利用率均有所下降,但光照时数有所增加。总之,早熟早籼在翻秋种植时应尽早播种,中熟早籼可适当推迟播种。  相似文献   
994.
糙米发芽前的吸水过程是导致籽粒裂纹的根本原因,制约着发芽糙米品质和口感。为降低发芽前糙米裂纹增率,探究了完整吸湿区间内各含水率水平糙米的最优吸湿速率。将糙米初始含水率至发芽含水率的完整区间分为若干子区间,在各区间内以不同加湿速率加湿至该区间目标含水率。探究各区间内裂纹增率的变化规律,建立裂纹增率与加湿速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以低裂纹增率为目标确定最优加湿速率。在此基础上,得出完整区间内以低裂纹增率及高效率为目标的加湿速率数学模型并试验验证。与前期分段加湿工艺相比,本优化工艺可降低发芽前糙米和发芽糙米裂纹增率(41.48±0.15)%和(43.67±0.26)%,糙米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6.92±0.25)%和(25.03±0.18)%,为高品质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γ-氨基丁酸是发芽糙米中的代表性生理活性成分。目前检测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常见方法有氨基酸分析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多需配置试剂,对测量目标具有损坏性,且检测周期较长,不利于发芽糙米及其相关制品的快速、无损检测。因此,研究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无损、及时、准确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选取海泡石、石灰、铁改性木本泥炭和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等4种钝化剂为材料,研究其对镉(Cd)污染稻田土壤原位修复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钝化剂均能提升土壤pH和水稻产量,降低土壤中Cd生物有效性和糙米Cd含量,且糙米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Cd≤0.2 mg/kg)。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对土壤pH提升效果最好,从6.07提升至7.00,增幅为13.2%;施用2 500 kg/hm2铁改性木本泥炭的处理,土壤有效态Cd和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从0.538 mg/kg和0.260 mg/kg下降至0.232 mg/kg和0.076 mg/kg,分别下降了56.8%和70.8%。施用1 500 kg/hm2弱碱性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水稻效果最好,增幅为6.4%。施用4种钝化剂后,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施用1 200 kg/hm2生石灰处理对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提升效果最好;施用2 500 kg/hm2  相似文献   
997.
浙183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早、株高中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谷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稻种植。2022年在浙江省多地开展了生产示范,介绍了浙1831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生产示范情况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弱休眠水稻品系‘996’和强休眠性品系‘4628’杂交,构建包含2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连续2年(2011、2012年)以当年收获的该群体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籼稻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试验中,‘996’ב46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休眠性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3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在2012年试验中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2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群体种子休眠性遗传符合4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并且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稻谷、糙米和大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的概况,并将我国与CAC稻谷、糙米和大米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限量标准以及质量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找出标准间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标准的完善提供借鉴,为提升稻谷、糙米和大米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先扬后抑,近年来早籼稻产量更是持续在3 000万t下方徘徊,市场供需逐渐趋紧,价格走势表现强劲。早籼稻生产对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很有必要。通过综合分析“早籼稻+”等不同轮作模式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在早籼稻主产区适度推广“早籼稻+秋大豆”的轮作模式是稳粮增效、改良土壤的好方法,能适度增加早籼稻产量,提高大豆供应,适当减少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使我国稻谷三大品种和粮食品种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