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88篇
  免费   2867篇
  国内免费   4168篇
林业   9306篇
农学   7342篇
基础科学   3557篇
  3551篇
综合类   47360篇
农作物   6629篇
水产渔业   5139篇
畜牧兽医   13651篇
园艺   10548篇
植物保护   4140篇
  2024年   570篇
  2023年   1770篇
  2022年   2176篇
  2021年   2086篇
  2020年   2212篇
  2019年   2382篇
  2018年   1491篇
  2017年   2203篇
  2016年   2610篇
  2015年   2884篇
  2014年   4195篇
  2013年   4572篇
  2012年   5777篇
  2011年   5769篇
  2010年   5126篇
  2009年   5400篇
  2008年   5554篇
  2007年   5056篇
  2006年   4434篇
  2005年   5254篇
  2004年   6090篇
  2003年   6314篇
  2002年   5169篇
  2001年   4396篇
  2000年   3011篇
  1999年   1808篇
  1998年   1708篇
  1997年   1492篇
  1996年   1519篇
  1995年   1387篇
  1994年   1125篇
  1993年   929篇
  1992年   919篇
  1991年   895篇
  1990年   752篇
  1989年   795篇
  1988年   292篇
  1987年   231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81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33篇
  1975年   33篇
  1973年   38篇
  195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小麦是费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该文分析了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明确防治时间、合理使用农药、科学灌溉、采取物理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等综合防治技术,给小麦种植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2.
基于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获得1条OcKnk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qRT-PCR检测其组织部位表达特性和其在表皮发育过程中表达情况,明确其分子特性,采用RNAi技术结合表型观察,研究其对中华稻蝗蜕皮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功能。组织部位表达结果显示其在中华稻蝗体壁、前肠和脂肪体表达最高,发育表达结果显示其在表皮不同发育日龄均有表达,且在蜕皮前期和后期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注射dsRNA后,多数虫体难以成功蜕去旧表皮,导致死亡,少部分可蜕至下一龄期,但活动力较低,行动缓慢,最终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cKnk参与昆虫生长发育和蜕皮过程,可作为重要靶标基因,为下一步害虫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及其保持系NJCMS1B的花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试剂盒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糖分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和总ATPase、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抗坏血酸氧化酶(A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保持系NJCMS1B,总ATPase、PEPCK、AO和CAT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下降;糖分含量、SPS和S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下降水平不显著;POD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显著上升。根据结果分析推测,与能量代谢或胁迫响应等相关的物质或酶活性在不育系NJCMS1A中的亏损现象可能是NJCMS1A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从节瓜根际分离到一株具有防病促生功能的荧光类假单胞菌FP1761。该菌株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拮抗能力,能够解钾、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产生氨、蛋白酶、嗜铁素、吲哚乙酸。生物测定表明菌株FP1761可显著促进小麦生长。生理生化、平均核苷酸相似度、16S rDNA和多基因分析将FP1761鉴定为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菌株FP1761基因组草图全长6.12 Mb,(G+C)含量为59.9%,共编码5467个基因序列。将该菌株与种内3个代表性菌株进行泛基因组和核心基因组分析,共产生 4 357个共有基因,菌株FP1761特有基因327个。利用antiSMASH对菌株次生代谢基因簇进行预测,发现其含有8个潜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两个基因簇与嗜铁素pyoverdine合成相关,未见聚酮类合成基因。基因组分析发现,该菌株具有与病原性假单胞菌相似的III型分泌系统,但丢失了效应蛋白调控因子hrpS和转运相关的hrpHhrpK1基因。对全基因组扫描,菌株FP1761仅保留了病原性假单胞菌的保守效应蛋白AvrE和HopAA1-1。FP1761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III型分泌系统的摩拉维亚假单胞菌。本研究表明摩拉维亚假单胞菌FP1761具有潜在的植物防病促生功能,但其III型分泌系统与植物益生互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75.
太1305是旱地小麦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66)。太1305穗粒数多、粒重高、熟相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具有较好的抗旱性、抗病性和适应性,抗倒性好,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以两优培九为材料,采用大田微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N1,9 g/m~2;N2,12 g/m~2;N3,15 g/m~2)下不同蚯蚓粪施用量(EC0,0;EC_1,16.88 kg/m~2;EC_2,33.76 kg/m~2)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40 d后EC_2和EC_1处理的茎蘖数均显著高于EC0(P0.05);幼穗分化期和乳熟期EC0处理的SPAD值均显著低于EC_1和EC_2处理(P0.05);齐穗期EC0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2.7%和80.7%,地上部总干物质量分别比EC_1和EC_2处理低30.6%和59.8%;成熟期有效穗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均表现为EC_2EC_1EC0,EC_2和EC_1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比EC0处理多41.5%和21.3%、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EC0处理高47.7%和25.8%、产量分别比EC0处理高35.4%和34.3%。由此可见,施用蚯蚓粪便可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叶面积、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量,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7.
对于法律教学活动开展来说,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不仅要充分注重选择合适、完善的教学元素融入其中,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精神理念和思维内涵,本文拟从当前法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逻辑的具体理念内涵,通过融入当前法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基于茶文化逻辑的法律教学活动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78.
参照《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GB/T 19557.8—2004,介绍了蜂糖李的枝、梢、花、叶、果实及物候期的生长表现特性,阐述了蜂糖李种植方法、肥水管理、修剪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9.
以香椿为原料,研究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香椿粉的物理特性、基本成分、抗氧化活性、风味物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的综合品质较好。在物理特性方面,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的得率较高、色泽浓绿,复水性、吸油性好;而喷雾干燥香椿粉的溶解度高、堆积密度大。在基本成分方面,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的蛋白质、皂苷、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喷雾干燥;而VC、黄酮、多糖含量在两种干燥方式的香椿粉中无显著性差异。在抗氧化活性方面,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还原力均高于喷雾干燥。在风味物质方面,从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香椿粉中分别鉴定出49和41种挥发性成分,且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含有较高的特征风味物质2-巯基-3, 4-二甲基-2,3-二氢噻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发现真空冷冻干燥香椿粉呈现蜂窝状松散结构,而喷雾干燥香椿粉多呈现出干瘪的圆球体状。综合考虑,真空冷冻干燥是一种适合制备高品质香椿粉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80.
为奠定基于运动力学参数构建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不同降雨强度(25、50和75 mm/h)、不同坡长(1、5、10、15和20 m)下径流小区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坡面薄层水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坡度一定时,坡面平均流速主要受坡长及单宽流量影响,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单宽流量的大小间接影响坡面平均流速;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当坡长1 m时,整体上呈"层流-急流态",当坡长为1 m时,整体上呈"层流-缓流态";当降雨强度一定时,雷诺数随着坡长的增加线性增加,佛汝德数随着坡长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增加;降雨强度对坡面流有明显的"增阻"效应;坡面阻力系数随着坡长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小趋势;坡面平均土壤侵蚀率与单宽流量间呈一元线性趋势增加,与水流平均流速间呈指数函数增加,与雷诺数间呈二次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