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1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侵蚀的一种新技术。本文简述了土壤侵蚀研究中核示踪技术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一种新方法———稳定性稀土元素(REE)示踪法。该方法可定量测定坡面不同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揭示侵蚀过程中相对侵蚀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还可反映野外全坡长小区土壤侵蚀的分布模式。应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土壤侵蚀时空分布、泥沙运移、沉积过程以及小流域泥沙来源等研究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2.
碘-125在华南亚热带地区土壤中淋溶和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玻璃土柱法研究了125I在华南地区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通过20cm土柱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125I的含量,在砖红壤中约占标记量的5.26%,在水稻土中约占11.05%.淋溶后砖红壤中约88.03%的125I残留在表层10cm内,水稻土中约92.21%残留在表层10cm内.迁移试验结果表明,125I在土柱中垂直迁移27d后,各层均有分布,但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其中砖红壤中有91.67%的125I分布在表层2cm以内,水稻土中有83.98%分布在表层2cm内.  相似文献   
353.
辐照对冷冻牡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产品。辐照可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长货架期。一般说来,公众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辐照食品,一是他们担心或者认为辐照过的食品具有放射性;二是不清楚辐照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其实,这些担心是由于对辐照食品了解甚少造成的。辐照食品不具备产生放射性的条件,一是食品与放射源不会发生接触污染;二是目前应用在辐照食品上的电离能远远低于激发物质原子核产生放射性的阈值。  相似文献   
354.
为了解不同覆盖方式下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差异,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15N微区试验,分析常规播种、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4种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4.9%、 15.4%和12.4%,其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6%、 23.9%和16.8%;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19.6%、8.9%和7.2%。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6.0%和 5.6%,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8.0%和5.5%,而垄覆沟播的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降低13.9%和10.8%。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中肥料氮的比例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22.5%、29.8%和16.3%,籽粒中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4.2%、39.3%和20.5%;地上部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7.1%、38.8%和19.3%;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1%、38.8%和19.3%。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增产、氮素累积和氮肥高效利用,其中从环境因素考虑,秸秆覆盖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55.
核电厂运行期间的微量辐射活化产物或可能的燃料元件本身的砂眼裂纹等原因,会在控制区内产生带放射性的碘和碘同位素;在极端的事故工况下,如燃料包壳破损,更有气态碘释放到安全屏障中.为实现对流通空气的净化,保证控制区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卫生条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剂量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核电厂设置和安装了各通风...  相似文献   
356.
为探究节水灌溉模式下黑土稻田NH3、N2O排放及氮肥吸收利用对减施氮肥的响应规律,以黑龙江省黑土稻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淹灌(F)和控制灌溉(C)2种灌溉模式,全生育期施氮量设置常规施氮水平(N,110 kg/hm2)、减氮10%(N1,99 kg/hm2)和减氮20%(N2,88 kg/hm2) 3个水平,并在F和C灌溉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氮肥处理(CK1和CK2)作为对照组,共8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灌溉模式下减施氮肥对水稻全生育期NH3挥发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计算了氮肥气态损失量和损失率,并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进一步估算了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量及水稻收获后土壤中的氮肥残留量。结果表明:2种灌溉模式下的氮肥气态损失量及损失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控制灌溉模式的应用增加了黑土稻田氮肥气态损失,其各处理的氮肥气态损失量及损失率均高于常规淹灌模式下相同施氮量处理。然而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采用控制灌溉模式能...  相似文献   
357.
田间开放式增温对东北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研究预期增温对东北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区域水稻可持续生产与氮肥优化管理提供借鉴。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设置田间开放式增温(fre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FATI)系统,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模拟预期增温(+1.5℃)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以及氮肥去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促进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对照相比,大田与盆栽的水稻产量2年平均分别提高10.4%和10.8%;增温显著提高了水稻氮素吸收总量,与对照相比,2年平均增幅达21.3%,但增温处理的氮素籽粒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增温处理下水稻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显著下降,但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显著增加31.1%,导致氮肥回收率降低12.5%,而氮肥损失率增加14.2%。总体来看,增温有增加水稻籽粒产量的趋势,但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比例,导致氮素利用效率降低,氮肥损失率显著增加。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建议合理增加水稻移栽密度,以充分利用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向效应,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运筹管理,提高水稻氮...  相似文献   
358.
稻田甲烷产生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广斌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土壤》2011,43(1):6-11
H2/CO2还原和乙酸(CH3COOH)发酵是稻田CH4产生的主要途径。C同位素示踪技术、添加CH4产生途径抑制剂和稳定性C同位素方法是稻田CH4产生途径的主要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这3种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加强我国有关稻田CH4产生途径的研究;对比分析3种研究方法,查明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加强同位素分馏系数α(CO2/CH4)和ε(ac/CH4)以及C同位素组成δ13CH4和δ13CH4(CO2/H2)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