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70篇
  免费   2246篇
  国内免费   2912篇
林业   5887篇
农学   4677篇
基础科学   3961篇
  2849篇
综合类   28891篇
农作物   3675篇
水产渔业   1475篇
畜牧兽医   10865篇
园艺   6535篇
植物保护   2613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429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1759篇
  2020年   1883篇
  2019年   1993篇
  2018年   1172篇
  2017年   1793篇
  2016年   2190篇
  2015年   2535篇
  2014年   3574篇
  2013年   3347篇
  2012年   4109篇
  2011年   3920篇
  2010年   3752篇
  2009年   3891篇
  2008年   3824篇
  2007年   3381篇
  2006年   2959篇
  2005年   2904篇
  2004年   2239篇
  2003年   2151篇
  2002年   1572篇
  2001年   1579篇
  2000年   1283篇
  1999年   1014篇
  1998年   1003篇
  1997年   973篇
  1996年   942篇
  1995年   921篇
  1994年   841篇
  1993年   769篇
  1992年   803篇
  1991年   795篇
  1990年   708篇
  1989年   595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9篇
  1975年   9篇
  1966年   21篇
  1965年   14篇
  1957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典型山地草甸草原4种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黄(Astragalus membranace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高度变化趋势表现为“慢-快-慢”的植物基本生长规律;老芒麦、千叶蓍、老鹳草的生长速率在返青期到分蘖期时较快,而黄芪的生长速率则在返青后就较快,分蘖期后4种牧草的生长速率开始变慢;盖度和产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和7月。  相似文献   
72.
乳酸菌质粒提取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目前已有多个有效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被报道,其中多数以乳酸球菌为研究对象,而植物乳杆菌质粒提取有效方法报道较少。该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并优化已报道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得到了高效且适于平台期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的提取方法。通过该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植物乳杆菌野生质粒数和高拷贝质粒,为后续构建植物乳杆菌表达系统所需供体质粒和受体菌株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3.
卵叶连翘是优质的经济树种,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药用、绿化等重要树种。介绍了卵叶连翘生物学特性,及种子繁殖苗木技术。  相似文献   
74.
旨在建立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MRM扫描模式检测。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鸡血液样品中多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动物血液样品中12种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的生理特性,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采用桶栽方式室外种植木薯,在木薯苗期和块根形成期以针刺法接种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以不接种病原菌的木薯叶片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7和14 d采样测定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对比分析人工接种侵染后发病叶与健康叶的生理指标差异.[结果]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接种侵染后,木薯发病叶片的Pro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苗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83.3%和112.5%(P<0.01,下同),块根形成期接种7和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Pro含量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110.2%和120.2%;苗期和块根形成期接种14 d后,接种病原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降低30.9%和17.9%(P<0.05,下同),POD活性分别较对照极显著提高66.7%和96.4%,PPO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1%和30.4%,CAT活性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31.2%和28.9%.苗期和块根形成期2次接种侵染后发病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PAL活性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木薯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及POD、PPO和CAT活性与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有密切关系,这些指标可作为木薯抗细菌性枯萎病评价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6.
紫叶李、紫叶矮樱、紫叶稠李、紫叶风箱果、红宝石海棠、美国红栌6种彩叶树种在乌兰察布地区进行引种驯化。经过对茎基部培土、草绳保护、塑料薄膜保护、自然越冬等4种不同越冬方式观测,记录各树种存活率、胸径生长量。经过连续4 a的调查研究,前5种彩叶树4种越冬方式存活率都在90%以上,美国红栌自然全部死亡。由此可见,前5种彩叶树在乌兰察布地区能安全越冬,美国红栌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77.
基于季节特征的土壤退墒模型建立与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南阳市2011—2015年12个墒情站的土壤水分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无增墒情况下土壤含水量消退规律,构建出基于不同季节(夏季、春秋季与冬季)的土壤含水量与衰减系数的数学模型,运用规划求解法率定模型参数,并利用2016—2017年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水分衰竭系数模型分别为α=1.023(1-ω~2/4353)~(1/2)(夏季)、α=1.013(1-ω~2/7005)~(1/2)(春秋季)与α=1.008(1-ω~2/9303)~(1/2)(冬季),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南阳市相应季节壤土与粘壤土小麦、水稻与休闲地土壤旱情预测,但不适用于夏季与春秋季砂土特别是休闲地砂土土壤墒情预测。  相似文献   
78.
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肉桂酸(CA)模拟自毒胁迫,研究水培方式下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光合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对CA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外源CA处理可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A浓度为0.25 mmol/L时,处理4 d后黄瓜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受到显著抑制,甚至造成部分死亡。黄瓜幼苗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CA浓度为0.25 mmol/L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9.9%、31.7%、34.7%,随着CA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对照相比,CA处理下的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Φ_(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PQ)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均呈降低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_i)、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_(NO)则呈升高趋势。此外,随着CA浓度的升高,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CA处理会造成黄瓜幼苗光系统Ⅱ(PSⅡ)的损伤,使光合性能下降,同时促进活性氧(ROS)的积累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从而影响黄瓜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9.
以天维菌素B、天维菌素B单糖苷和天维菌素B苷元为原料,经选择性C-5羟基保护,在C-13、C-4′和C-4″位引入不同酰基基团,合成了3个系列共23个天维菌素B酰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衍生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以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天维菌素B C-4″位衍生物的活性优于C-4′位衍生物及13位衍生物。化合物8e对小菜蛾和松材线虫的毒杀活性最优,LC50值分别为9.2 mg/L和0.42 mg/L,化合物8b对朱砂叶螨的毒性最高,LC50值为0.0019 mg/L,均优于对照药天维菌素B。  相似文献   
80.
陈征统 《兽医导刊》2020,(4):165-165
文章探讨生猪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同时给出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和治疗方法,希望可以给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