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广东省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板栗叶部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为胶孢炭疽菌,但该病症状与板栗炭疽病显著不同,将其命名为角斑病。10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宝宁、扑菌清和多菌灵效果最佳,其次为叶斑净和世高。  相似文献   
102.
墨兰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洋  刘爱媛  冯淑杰  张荣 《北方园艺》2010,(24):170-171
以墨兰炭疽病菌为试材,研究墨兰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产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8,产生孢子最适pH为7~9,孢子萌发最适pH为7;26℃下连续光照产孢量最多;相对湿度低于81%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103.
河南省一例西瓜果实腐烂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营养丰富、甘味多汁、清爽解渴,堪称“夏季水果之王”.我国西瓜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西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作重茬,导致西瓜病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西瓜产业的发展[1].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Mont.)Arx]引起的西瓜腐烂病几乎在世界各瓜区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2].以往对炭疽病病原的分类、鉴定,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希金斯炭疽菌是一种半活体营养型植物炭疽病原真菌,能够侵染多种十字花科植物引起的炭疽病,特别是引起蔬菜炭疽病的重要病原.胞吞在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作用一般同具有NPFxD基序的蛋白受体介导有关,然而,目前有关该炭疽菌中胞吞作用相关蛋白尚未明确.基于前人已报道的构巢曲霉中NPFxD蛋白序列,通过关键词搜索以...  相似文献   
105.
云南葡萄产区葡萄炭疽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葡萄产区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利用形态鉴定和特异性引物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云南省主要葡萄产区采集的60株炭疽病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葡萄炭疽病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与对照菌株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差异不明显,但其分生孢子大小显著小于尖孢炭疽菌,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或不规则形。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特异性引物CgInt/ITS4从供试葡萄炭疽病菌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尖孢炭疽菌特异性引物CaInt2/ITS4对葡萄炭疽病菌无扩增条带。研究表明,引起云南葡萄主产区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供试胶孢炭疽菌对红提葡萄均有致病力,但菌株致病力差异较大,对番茄和草莓存在交叉侵染的能力,且对多菌灵的敏感性较尖孢炭疽菌高。  相似文献   
106.
1种辣椒新炭疽病的初步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是辣椒上的重要病害,影响了辣椒的产量与品质。生产中,在“辛香15号”辣椒上发现了1种新炭疽病,仅在辣椒果实上发生,典型病斑为椭圆形,周围水渍状,中间呈黑色同心轮纹,无小黑点出现,对常用杀菌剂不敏感;保湿后镜检发现,该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近长椭圆形,无色,单孢,大小为12.5μm×3.75μm,有油球,一端稍尖;进一步分离培养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后,初步将其鉴定为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为了获得对该病效果好的化学药剂,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8种化学药剂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50g/L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可作为该病的候选药剂。本试验结果可为防治尖孢炭疽菌引起的辣椒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香蕉果实潜伏炭疽菌对苯并咪唑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4年对海南,广东省5个地区的香蕉潜伏炭疽菌的抗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从田间幼果分离获得的5号芭蕉炭疽菌系,对多菌灵敏感,均未表现出抗药性,而且5号菌系之间的敏感性及致病性差异不显。采用多菌灵药剂续刺激诱导44代后,5号菌系的EC50值均有提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但表现不一;其中以琼山菌系变化最显,R/S值超过4倍以上,并且琼山菌的致病力较用药刺激前低。  相似文献   
108.
109.
菌霸等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商品辣椒的产量和品质。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as]是导致该病发生的直接因素。采用菌霸等多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进行了毒力研究.结果表明,防治该病的首选药剂为菌霸、世高和施保功,其次为多菌灵、拌种双和溶菌灵等常用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百香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探究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病菌适宜在萨氏(SDAY)培养基上生长,适宜pH为6~9,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 ℃,可高效利用蔗糖与甘氨酸;室内毒力测定发现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667 mg/L,其次为18.7%丙环·嘧菌酯SE、42.4%唑醚·氟酰胺SC、25%吡唑醚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EC50值分别为0.3335、0.4567、0.4630、0.8187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