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9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24篇
  35篇
综合类   292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免费 《决定》首次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一要继续实行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地区按比例安排专项办法:二要继续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步骤;三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72.
壳寡糖对干旱胁迫下油菜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酶解法获得壳寡糖,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干旱胁迫下油菜光合参数。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 气孔限制值(Ls)显著提高。说明气孔限制是油菜在干旱胁迫下Pn降低的主要原因。用50 mg L-1壳寡糖溶液喷施油菜的幼苗叶片后发现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显著提高; 气孔限制值(Ls)显著降低。说明壳寡糖有助于减轻气孔限制引起的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壳寡糖还能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573.
为了提高生物质燃气热值,开发一种新型热管式生物质气化炉.结合物料平衡和化学平衡,建立了热管式生物质气化炉的热力学平衡模型,进行生物质水蒸气气化的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就物料种类、水蒸气/燃料比和温度对燃气成分和热值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物料种类对燃气成分以及热值的影响较小,而温度是影响燃气成分和热值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水蒸气/燃料比的增加,燃气热值呈降低趋势,而气化需要的热量呈增长趋势,所以建议水蒸气/燃料比选择0.8;采用高温热管技术提供生物质水蒸气气化的热量,产生的燃气热值较高,一般可达10MJ/m3,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4.
[目的]探究银杏叶片质量和面积之间是否符合异速生长关系,并分析叶形对异速生长指数的影响。[方法]使用360片成熟的银杏叶片,根据长宽比的中位数将样品分为2组,使用不偏长轴法拟合叶片质量和面积的对数转换数据。[结果]发现银杏的叶片质量和面积之间存在异速生长关系,且异速生长指数大于1,表明叶片质量的增加与叶片面积的增加并不同步;同时还发现长宽比较小的叶片其异速生长指数的估计值更小,表明叶形特别是长宽比能显著地影响叶片质量和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结论]银杏叶片质量和面积的异速生长关系反映了叶片单位面积上干物质投资对叶片面积的收益递减规律,而宽叶片收益递减的效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银杏叶片中呈90°以上的扇形所占比例较大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575.
采用通过传统翻耕、免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4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干重垂直分布情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深松与免耕影响正常出苗率;秋季深松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2种深松处理均能提高根总干重与21~40 cm土层根的占比;不同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传统翻耕、春季深松、免耕。在该试验条件下,山西晋东南地区采用秋季深松和传统翻耕隔年循环的方式来获得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76.
[目的]研究适宜的方法测定苔藓结皮层物理性指标,并进一步评价其对生物结皮层物理性能的评价。[方法]在借鉴相关土壤物理特性指标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差减法、室内浸泡法、链条法分别测定了苔藓生物结皮层的容重、吸水速率、生物量及其持水特征和表面糙度等。[结果]苔藓生物结皮层容重为0.95 t/m~3,对照纯沙土为1.52 t/m~3;苔藓生物结皮层吸水2 min时其吸水速度为0.23 g/(g·min),吸水60 min时其吸水速度仅为0.01 g/(g·min);苔藓结皮层表面糙度为5.0,藻类结皮层表面糙度为11.2;苔藓生物结皮层生物体干重为689.69 g/m~2,植物体持水量为283.03%。[结论]该研究采用的相关测定方法不仅具有可操作性、简便等特点,而且测定结果能够客观反映沙漠苔藓生物结皮层特性指标,对指导生物结皮层物理性能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77.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T1)、相对于农民习惯栽培的节本增产增效栽培(T2)、超高产栽培(T3)和相对于超高产栽培的节本保产增效栽培(T4)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总干重(TDRW)、总根长(TRL)以及不同土层中根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的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小麦根系生长受栽培模式调控效应较大,在两种气候年型条件下冬小麦生育中后期不同栽培模式根系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即1 m土层的TDRW、TRL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T1的根系生长高峰期出现较早,TDRW、TRL均于抽穗期达最大值,T2、T3、T4可延缓根系过早衰减,生长高峰推迟至开花期;不同土层中DRWD、RLD的分布表现不同,T1和T3的根系主要集中在上、中土层,下层土壤中分布相对较少,T2和T4有利于促进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DRWD和RLD均明显增加。4种栽培模式相比,两种年型下T2、T3、T4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T1显著增加,年型产量差较小,对产量的调控效应强,而T1的年型产量差较大(570.3 kg•hm-2),说明其在应对异常气候对产量的缓解效应相对较差。【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研究结果和豫北高产灌区生态条件,小麦播量控制在120-150 kg•hm-2,每hm2施纯N180-240 kg、P2O5 75-90 kg、K2O 60-90 kg、有机肥3 000 kg,合理水肥运筹,结合机械深耕、宽窄行播种以及推迟追肥时期等多项调控措施优化集成的T2、T4两种栽培模式,能有效缓解异常气候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负面影响,实现高产稳产、节本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78.
稻曲病菌无性孢子萌发及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研究稻曲病菌孢子萌发及病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在蒸馏水和2%蔗糖溶液中3h不能萌发;6h时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分别萌发产生次生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新采集的黄色和黑色稻曲球上的厚垣孢子在2%蔗糖溶液中的萌发率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萌发率.供试的9种固体培养基中,以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2.54 mm/天;病菌在7种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天后,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菌丝干重最大,达24.5mg/mL,在大米汁和马铃薯蔗糖培养液(PSB)中产生的分生孢子量最多,孢子浓度分别为2.63×107和2.28×107个/mL;而固、液态的Czapek、稻秆汁和胁本哲氏培养基均不适宜于稻曲病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579.
对不同水肥管理下川滇桤木伐桩的萌发、生长、生物量和热值的变异及其生理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水肥管理条件对川滇桤木伐桩萌条生长量影响显著,浇水施肥处理对萌条的数量、长度和基径的生长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条生物总量最高,是最佳的管理措施。②川滇桤木萌条各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比例顺序为:枝 >叶。③水肥管理具有提高萌条热值的作用,萌条器官热值的分配结果为:叶 >枝。④施肥和浇水管理主要是通过提高了萌条的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了萌条的生长。⑤川滇桤木萌条矿质元素在叶片中积累量大小顺序依次为 K>Ca>Mg>N>P.  相似文献   
580.
施磷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子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驻玉309为试材,设P205施用量0(不施用磷肥,CK)、37.5kg/hm^2、75.0kg/hm^2。和112.5kg/h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产量、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肥施用量在37.5-75.0kg/hm^2。范围内,可以提高根系的吸收性能,延缓叶片衰老时间且降低衰老速度,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在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为75.0kg/hm^2。时,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根系干重、叶面积指数、地上干物重以及籽粒品质较好,玉米产量最高为7313.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