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56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为将植被的固碳增汇效应纳入到贵州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中,研究了贵州典型喀斯 特峰丛洼地环境下5 种植物配置模式的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固碳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模式植被 各层碳储增量表现为草本层>藤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其中草本层碳储量增量占植被层碳储量比重变化范 围为36.56%~78.07%,在植被层中居主导地位;不同配置模式土壤层碳储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女 贞林、国槐林、任豆林和白蜡林较对照有略微增加,而构树林则稍有下降,且土壤层的碳储量在各配置模 式碳储量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区实施植被恢复后各配置模式碳储量均有所升高,女贞林、国槐林、任 豆林、白蜡林和构树林的碳储量分别增加了0.579、1.813、3.254、1.227、1.349 t/hm2,固碳效益表现为任豆林 (848.97 元/hm2)>国槐林(473.01 元/hm2)>构树林(351.95 元/hm2)>白蜡林(320.12 元/hm2)>女贞 林(151.06 元/hm2)。  相似文献   
152.
典型岩溶峰丛洼地土壤温度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与GIS技术,将土壤温度室内布点与实地监测相结合,对果化示范区土壤温度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温度均值为26.75~27.24℃,变异系数为6.21%~9.52%,说明果化示范区土壤温度呈低强度变异(CV10%),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各深度土壤温度的空间数值呈现一定的变异,主要呈弧状分布和条状分布,其中,南北分异较东西分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3.
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丫吉岩溶试验场这一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洼地、坡地与垭口三种岩溶形态为研究样点,分别采集0~10、10~20 cm与20~30 cm土壤样本,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获取微生物区系数量,采用比色法分析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在0~10 cm,洼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0.10 g·kg-1,显著高于垭口的38.28 g·kg-1和坡地的24.42 g·kg-1;洼地土壤剖面从上至下细菌数量分别为3.26×106、2.73×106CFU·g-1和1.15×106CFU·g-1,均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洼地土壤0~10 cm的脲酶活性为1.92 mg·(g·24 h)-1,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的1.12 mg·(g·24 h)-1和0.77 mg·(g·24 h)-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洼地土壤剖面均显著高于垭口和洼地剖面。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在剖面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细菌数量、脲酶活性、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下,土壤细菌数量、总微生物数量与总土壤酶活性相应提高。细菌数量、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与归一化的酶活性可以作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54.
为利用杂交优势,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家畜改良站引进成年巴美肉羊与洼地绵羊母羊杂交,结果表明,洼美F1平均繁殖率比巴美肉羊提高了29.32%。在相同饲养条件下,4月龄断奶羊经122d放牧补饲肥育,洼美杂交一代羊初生重及各月龄体重、各月龄增重均极显著(P<0.01)高于同龄洼地绵羊。洼美杂交一代羊日增重比同龄洼地绵羊增加51.01g,屠宰率提高4.9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5.
156.
在桂林会仙石灰岩地质背景条件下,研究岩溶洼地和山腰部位3种名特优植物体的元素含量特征及对土壤营养的响应关系,为筛选适合岩溶区种植的植物品种以及加强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岩溶动力条件驱动下,洼地和山腰部位3种植物体的元素含量及元素生物吸收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石灰岩地区土壤—植物体系统中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作用密切相关,其中Ca、Mg、N、Zn、P等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系数呈显著正相关,植物体元素迁移受地质背景条件中N、P元素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7.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11月,其中6-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5月、7-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4月、7-8月、9-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5月、6-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8.
本试验选取4月龄洼地绵羊公羊27只,平均体重(20±0.50) kg,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组,每组9只,以研究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Ⅰ组饲喂天然草原青干草,试验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花生秧,试验Ⅲ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和苜蓿,饲养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间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降低4.55%,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著降低11.29%;3个试验组间体高、体长和胸围增加值差异不显著;屠宰率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22%,比试验Ⅲ组降低2.33%,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胴体净肉率试验Ⅰ组最高,为37.83%,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提高2.97%、1.26%,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肉骨比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提高1.56%,比试验Ⅲ组低3.3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3个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大小比较接近,但试验Ⅰ组最大,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大0.57%、7.30%;试验Ⅰ组盈利额最大,为492.15元,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多41.31和150.74元。综合研究表明,天然草原青干草对农区洼地绵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都有促进作用,且能够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9.
沿江圩区局部洼地涝灾频发,是目前圩区涝灾治理的重点.针对局部洼地排涝特点,以扬州江都沿江开发区为例,通过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得到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水面率、调蓄水深、暴雨重现期4种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区对局部洼地涝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圩区内局部洼地涝灾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排涝面积与排涝模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905,相关性最大;局部洼地排涝面积小,洪水汇流速度快,洪峰径流模数和排涝模数较大;局部洼地区缺乏小型河网、河流间距过大、水系布置不合理和采用排涝模数较低,是涝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关联因子分析和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通过缩小河流间距、增加水面率、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等措施以防治涝灾的产生,并且提出了符合圩区局部洼地水情特征的一种排水管网与河道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0.
1合理选址、注意通风 首先是畜禽养殖场选址建造时一定要尽量建在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不要建在低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夏季多雷阵雨,大雨过后易积水,地势高燥能保证及时排除积水。其次棚舍设计要考虑最大限度增加通风量。一是适当增加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