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5篇
  93篇
综合类   771篇
农作物   15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843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据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已经发展起来的番木瓜植株再生的高效方法。来自印度和墨西哥的研究人员探索了通过番木瓜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植株再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3×3复式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分别为酪蛋白组(对照组)、精氨酸组(灌注37.66 g/d)、丙氨酸组(与精氨酸组等氮,灌注77.24 g/d);每个试验期为22 d(7 d灌注+15 d间隔),在每个试验灌注期的最后1 d晨饲前采血,测定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精氨酸组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白球比、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显著高于丙氨酸组(P0.05),但是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能够通过提高血清总蛋白、Ig G及IL-1、TNF-α的浓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泌乳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和胎儿的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53.
奶牛隐性乳腺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牛奶体细胞数升高,牛奶中酶的活性升高,以及牛乳中的相应成分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牛奶的品质。因此,有必要了解牛奶体细胞数与牛乳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奶牛隐性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相关性,为预防与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体细胞核移植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山羊是转基因动物研制的理想模型,又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畜种,而且还可以用转基因奶山羊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等,因此,山羊的体细胞核移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就山羊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5.
奶牛乳房炎在奶牛生产中常发、多发,是困扰奶牛业发展的难题。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造成牛奶品质,产量下降,延长奶牛发情和妊娠的时间,降低其繁殖力,过早淘汰。另外,奶中病原菌及抗生素治疗带来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对乳房炎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6.
植物体细胞胚培养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是实现快速繁殖和制作人工种子的重要途径.体细胞胚发生可通过直接途径或间接途径实现.近年来,大量研究实例中报道了间接途径体细胞胚培养中各阶段的多项进展.本文总结了体细胞胚培养各阶段的新进展,包括胚性愈伤诱导和增殖阶段外植体选择、激素和其它添加物的影响,胚诱导阶段激素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胚发育、成熟阶段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为植物体细胞胚培养中优化培养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把乳体细胞数(SCC)大于50万个/ml的泌乳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地丁菊莲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表明:3种中章药注射液对治疗隐性乳房炎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中注射鱼腥草注射液后即产生较好的疗效且持续时间较长;3种中草药制剂可缓解乳腺炎性症状、降低乳SCC,对控制高SCC的隐性乳房炎发展成临床型乳房炎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在判定奶牛隐性乳房炎及其治疗效果时,分乳区测定SCC比用4乳区混合乳样测定SCC,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旨在初步考察公英翘芦散对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选取78头发病牛,其中38头牛为散发,用公英翘芦散治疗;40头牛集中对比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用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进行治疗。用加州乳房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rial,CMT)法检测公英翘芦散治疗后乳区患病状态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用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法检测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治疗后牛奶体细胞数并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公英翘芦散给药7 d后,患病乳区由75个减少到28个,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治愈率达到62.67%,有效率达到90.67%。与治疗前相比,公英翘芦散和公英散用药1 d后体细胞数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公英翘芦散组SCC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公英散组。公英翘芦散组在给药2 d后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5),给药3 d之后均极显著低于公英散组(P<0.01)。用药7 d后,公英翘芦散组治愈率可达68.29%,而公英散组治愈率只达到20.00%,差异极显著(P<0.01);公英翘芦散组有效率可达97.56%,而公英散组有效率为67.50%,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公英翘芦散的治疗效果极显著优于公英散(P<0.01)。以上结果说明,公英翘芦散可以作为治疗亚临床奶牛乳房炎的有效药物,为奶牛乳房炎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伍涛 《中国乳业》2012,(4):32-33
乳汁体细胞计数是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可靠指标,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科研试验。在用乳汁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必要时可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60.
在橡胶树中,以未成熟种子的内珠被为外植体通过其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可以持续不断地诱导体细胞胚胎,该方法称为持久体细胞胚胎发生(Maintained Somatic Embryogenesis,MSE)。然而,直接利用内珠被组织诱导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系不但频率很低,而且迄今仅无性系PB260和RRIM703能够藉此途径实现体细胞胚胎的长期诱导。本研究以体细胞胚胎为外植体成功诱导和建立可增殖胚性愈伤组织系。组织学分析显示,体胚外植体切口边缘表皮及周维管细胞脱分化导致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所获愈伤组织经继代增殖和筛选最终得以建立胚性愈伤组织系。该新方法被称为间接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Indirect Secondary Somatic Embryogenesis,SSE)。我们还就体胚及内珠被2种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系的潜力进行了深入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体胚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系其频率明显高于内珠被外植体。除了PB260和RRIM703之外,我们通过SSE途径还成功建立了无性系PB217的胚性愈伤组织系,而该无性系之前一直难以用MSE法获得其胚性愈伤系。此外,采用SSE法建立胚性愈伤系所需继代培养的次数也大为减少。对于不少仅实现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无性系而言,该方法无疑为其长期性体胚发生的诱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