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104篇
  74篇
综合类   1826篇
农作物   2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介绍了东北寒地合丰42大豆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整地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寒地水稻超早钵育高产栽培技术是利用稻种发芽至拱土露尖时只需温度,不需光照的特点,采用晚熟、优质高产品种,通过在室内或连窗棚内进行超早钵种,摞起40层高,当秧苗刚拱土露尖时移入大棚内双膜覆盖育苗,本田进行超稀摆栽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栽培技术要点1品种选择选择熟期适宜的当地晚熟、高产、优质、抗病的矮杆、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43.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带动一定区域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随着目前城市化速度的快速发展和小城镇规模的增大,带来各式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为背景,分析了国内小城镇规划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镇为案例,从规模预测、生态集约用地布局、田园式景观生态格局、保护与更新人文生态等内容论述了规划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策略.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减量施肥造成北方寒地水稻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以纳米碳增效剂为材料,采用仪器快速检测和植株常规测定分析方法,研究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模式(SM-A)、减施氮肥10%(SM-B)和减施氮肥20%(SM-C)对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以SM-B增幅最大,SM-A次之,SM-C最小;SM-A、SM-B和SM-C增加经济效益分别为563.56、1374.20和-1391.08元/hm 2,以SM-B增效值最高。本研究表明,SM-B能改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植株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是寒地水稻较为理想的减量施肥安全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5.
水稻产量的形成除受外界不可抗拒因素影响外,还与产量构成四要素密切相关。优良品种必须配套良法栽培才能获得较高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度不同,采取的良法就不同。研发中心研究探讨了寒地水稻三个主栽品种的产量要素关系,为当地水稻高产栽培的主:吱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并且通过对近五年来试验的汇总,初步形成了一套寒地水稻要素管控综合技术体系,为建三江垦区打造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硅酸钠、硫酸镁、硫酸锌、硼砂配合施用后在水稻生育前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干物质积累量低于对照,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示范区水稻鞘腐病发病率低于对照,但褐变粒、穗颈瘟、枝梗瘟影响不大。土壤养分测试表明,施入土壤中的硫酸锌、硼砂并未被很好地利用,呈过剩的态势。植株体内养分化验表明随基肥施入的硅酸钠、硫酸镁、硫酸锌和硼砂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吸收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4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与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各大城市大力修建广场、公园、步行商业街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使得城市空间格局更具特色,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但另一方面,众多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中却严重忽略了城镇自身空间景观的塑造,片面地追求现代化的城镇形态格局,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特色和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造成了城镇空间格局生态与人文要素的缺失。在分析我国小城镇空间景观现状后,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空间景观的塑造及其构造要素进行了相关论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注重问题。  相似文献   
48.
集中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当前我国小城镇特色建设面临着特色挖掘不突出、特色彰显能力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弱、创新精神不足以及缺乏活力等问题。小城镇特色建设必须坚持以适合人民生活为宗旨,以大中城市周边合理布局为基础并注重乡土重建,充分发挥原住民在小城镇特色挖掘上的主体作用,注重通过创新精神去激活发展动力,在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前提下发挥政府搭建平台、城镇居民共同参与、开发资本“走进来”的三方协同作用来加强小城镇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49.
《安徽农业科学》2020,(5):112-116
花镜是一种优秀的园林造景形式,其充满自然和野趣的原生态风貌,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佳木斯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受气候的限制,城市绿化可用的植物品种相对匮乏,花镜景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以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区花卉园花镜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园内花镜景观的设计原则,从野生花卉品种开发利用、芳香类花卉植物的引用以及花镜经济效益拓展等方面来探讨佳木斯地区寒地特色花镜景观的设计,为同属寒冷地区的其他城市在花镜的创新设计与应用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文章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加强小城镇绿化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