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8篇
  1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51.
为解决传统追溯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安全性低、可信度低、供应链信息断链等问题。以红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红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研究信息采集、数据共享、隐私保护、产品溯源等质量安全追溯关键技术,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红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追溯数据上链时延为1.15 s,公开溯源数据查询时间为58.72 ms,隐私溯源数据查询时间为61.60 ms,能够满足红茶追溯过程数据上链存证、扫码溯源、供应链上下游共享需求。系统在广东省英德市红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实现了各环节、各企业主体溯源信息的数据共享互通,确保了溯源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2.
253.
254.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因机制不完备导致的治理信息安全隐患大、问题企业追责难、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管理及监管机制。在探讨区块链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系统结构协同和机制功能协同的基础上,搭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Fabric联盟链框架体系,并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管理和监管两个方面进行了机制创新。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将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度和模式上进行突破,保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信息的安全性,促进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得到有效监管,降低治理成本和复杂度,形成政府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间信息自由传递、流动的立体网络和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255.
为了提高现有农产品区块链溯源模型中的数据传输和查询效率,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农情数据可信融合共享模型。首先构建农情数据采集存储优化模型,通过Kafka节点接收网关数据并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哈希值存于区块链,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于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其次设计农情数据融合重组共享模型,利用Spark将结构化数据进行重组融合,将融合后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索引存储于Hbase,融合数据哈希值存储于区块链,提升了溯源效率。最后构建农情数据可信验证应用模型,通过比对Hbase中的融合数据哈希值与链上融合数据哈希值、HDFS中各环节非结构化数据哈希值与链上环节哈希值甄别数据真伪,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农情数据可信融合共享系统,并在一玉米供应链进行了实际应用。进行相关测试后发现,与传统的单链型追溯模型相比,本模型全供应链数据存储时间缩短5.26 %,数据查询时间缩短43.47 %。应用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在保证数据可信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共享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与数据查询效率,可为农产品供应链溯源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6.
近年来我国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国内后疫情时代的开启,各行各业社会协作、产业联动、政策风向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业作为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当下和未来更好地发展农业,离不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更离不开智慧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巩固和完善。侧重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为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和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57.
种质是农业的基础,是国家的战略资源,种子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整体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和潜力。我国种业存在产业链条信息不完整、不透明;种子溯源系统与体系不完善、不安全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到传统的种子信息溯源中,提出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种子质量追溯模型。利用以太坊、物联网和终端应用等设计三层架构:应用层、物联网层和数据存储层。根据以太坊本身特点和系统数据存储、查询要求,设计分布式多数据库存储的方式。系统存储种子从生产到流通部门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结合区块链数据信息不可篡改性、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高的特点,保证种子供应链上所有数据不被他人改动或隐藏,实现准确追溯、快速鉴定种子质量。系统采用的用户信用度智能合约算法,直击种子数据源头,保证购买种子的质量安全,为维护种子消费者权益提供信息技术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258.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推动政府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共建互联,形成"资源共享、党建共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新仓供电所党支部汲取"新仓经验"的精神内涵,对外推动新仓镇党委成立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交流的平台——"红哨联盟";对内高质量开展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建立融合型客户服务体系,以共建、共享、共治为抓手,形成区块化党建共同体,有效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相似文献   
259.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速响应、高效控制、安全保障成为现代农产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传统溯源系统存在原始信息少、信息不透明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消费者对农产品溯源技术并不信任。且各组织之间互不信任,信息断层现象时常发生,出现问题后职责追溯困难,安全管控的效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溯源系统的缺陷。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农产品溯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优势、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探讨。本研究以大米溯源系统为例,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框架设计。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大米的供应链数据信息。最后,分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方法的优势和挑战。本研究为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提供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宝贵信息,并对改善农产品可持续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0.
[目的/意义]当前非遗数字资源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开发主体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开发方式难以兼顾用户需求和活态化发展,投入成本与产出难以平衡,影响后续开发成果。将NFT技术应用于非遗数字资源的开发中,能够更好实现非遗的传播与传承。[方法/过程]通过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归纳、分析了非遗数字资源开发的深层问题,介绍了NFT关键技术,对其应用于非遗数字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依据非遗数字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NFT的开发架构,并对应用流程和实施策略进行阐述。[结果/结论]将NFT技术迁移到非遗数字资源开发中,构建基于NFT的非遗数字资源开发模式,在保证知识产权的同时实现了可溯源开发,为非遗数字资源的传播传承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