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09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540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吉林蔬菜》2006,(1):11-11
1 戴帽苗就是子叶出土时将种皮带出土壤,像一顶帽子戴在子叶顶端,它影响子叶的正常发育和光合作用。产生原因是床土过干、覆土过薄。预防措施是:苗床底水要浇足,盖土厚度要适当,一般小粒种子覆土1- 1.5厘米,中粒种子1.5-2.0厘米,大粒种子 3-4厘米。播种至出苗前,床面覆盖地膜,保持土壤湿润。 2 僵化苗形成的原因有两个:①早春天  相似文献   
22.
杏胚珠培养及幼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盛花后25、35、50、55、60d的凯特杏胚珠为外植体,研究胚珠培养的适宜条件;选择发育一致的幼胚子叶,研究不定芽的发生条件。结果表明,SH培养基是凯特杏胚珠培养的适宜培养基;盛花后25d的凯特杏胚珠(PF=0),仅采用生长培养不足以发育成可见胚,试验采用诱导方式获得了可见胚,诱导出胚率为80%;以MS为基本培养基,BA与NAA结合诱导能力强;但这种胚小且瘦弱,继续生长培养,利用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在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方面,盛花后25、35d取样的凯特杏胚珠,培养后获得幼胚子叶,诱导不定芽的适宜TDZ质量浓度为1.25mg/L,诱导出芽率分别为85.00%、80.00%;盛花后50、55d取样的材料,适宜TDZ质量浓度为2.50mg/L,出芽率分别为65.00%、60.00%,而盛花后60d取样的材料,适宜TDZ质量浓度为5.0mg/L,出芽率为61.11%,不定芽主要发生在子叶的近轴面、胚轴连接处及子叶近轴端两侧;在相同培养基中,25℃进行21d暗培养,盛花后35、50、55、60d材料出芽率分别为72.22%、65.00%、60.00%、55.56%;4℃下28d暗培养,35、50、55、60d依次为59.09%,71.42%、77.78%、86.36%;对不定芽进行伸长、生根与快繁培养,获得了健康正常的植株。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凯特杏幼胚4级培养体系,即(1)胚珠培养,获得可见胚(1级培养);(2)幼胚生长培养(胚培养),获得了健壮幼胚(2级培养);(3)幼胚子叶再生,获得不定芽(3级培养);(4)不定芽组培苗快繁(4级培养)。  相似文献   
23.
首次探明了山东省麦田单子叶杂草在不同区域、不同茬口(稻茬麦田、玉米茬麦田)的发生种类、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并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筛选并验证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4种化学防除药剂的防治水平,明确化学药剂防治麦田杂草冬季用药防效明显高于传统的春季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一大类慢性1年生草本作物,具有多种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几年来在我国得以迅猛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产业.在南瓜种植面积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棘手的技术问题,如种子"戴帽"出苗(在瓜类作物育苗过程中,常发生幼苗出土后种壳不脱落,夹住子叶的现象,俗称"戴帽"或"顶壳"),尤其是种皮较厚较硬的种子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使整个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种子"戴帽"出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试验以普通南瓜种子为材料,考察了供试材料在不同播置方式下和不同覆土厚度下对种子"戴帽"出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选用30%除草通效果最佳。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100-50毫升,或48%地乐胺乳油150毫升、除草剂1号可湿性粉剂100-50克喷雾处理土壤,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药效可维持50-60天。  相似文献   
26.
以甘蓝幼苗不同部位的切块为外植体,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处理进行芽器官诱导试验,发现甘蓝幼苗不同部位的切块在离体培养时存在着全息现象,不定芽发生的部位、数量,频率的梯度变化均遵循生物全息律。激素浓度的不同,外植体大小的不同都不改变生物全息律在甘薯幼苗组培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7.
在大棚黄瓜生产中,温度对叶片可造成直接影响。这在叶片的生长态势上可表现出来:1.如果苗期叶片尖端下垂、子叶边缘变白向上卷曲,是大棚内突然降温所造成的。因此生产中应该根据天气变化,做好保温防寒工作,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相似文献   
28.
大豆的贮藏特性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贮藏特性 易吸湿生霉.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属亲水胶体,吸湿性能极强(破碎粒吸湿性能更强),加之大豆种皮和子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种皮的珠孔也较大,所以吸附和解吸能力均很强.在相对湿度较高(90%以上)时,大豆的吸湿性比玉米、小麦都强,而在相对湿度较低(70%以下)时,其吸湿性则低于玉米和小麦.大豆贮藏在高湿环境下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潮工作,水分超过14%~15%时,豆粒往往变软.大豆过夏的安全水分,因温度高低而异,30℃时一般为12.5%,15℃时可增至14%,在8℃时则可增至17%.常见的大豆生霉现象多发生在吸湿之后,以粮堆下部或上层最为多见,下部主要来自吸湿,上层主要来自结露,深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大豆吸湿生霉的早期症状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不清洁,有泥灰粘连,出现轻微异味.继而豆粒膨胀,发软程度加重,指捏有柔软感或变形,脐部周围轻微红润.接着整个脐部泛红,通称"红眼",并伴随子叶浸油、赤变.此时破碎粒出现绿色菌落,完整粒先出现白色斑点,继而出现绿霉,霉味严重,品质急剧恶化,出油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9.
基因型和6-BA对黄瓜子叶节再生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华南类型,欧洲、日本类型及美国加工类型黄瓜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和激素(6-BA)对黄瓜子 叶节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子叶节再生频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基因型黄瓜子叶节在同一 培养基上每外植体再生芽数明显不同;6-BA是子叶节分化所需的重要激素,材料228、185、65G随着6-BA浓度的升 高,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增加;四川白瓜、吉林旱瓜、K2148随6-BA浓度的升高,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反而降低;其中 ,四川白瓜的再生频率最高,在MS1(MS+0.5 mg·L-1 6-BA+2.0 mg·L-1AgNO3)培养基上,每外植体再生芽数可 达6.4个。  相似文献   
30.
茄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个茄子品种:红茄和紫长茄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和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的分化能力差异,并建立了茄子的高频率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2,4-D 1.0 mg/L+6-BA 0.5 mg/L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诱导不定芽方面,培养基MS+4-PU 0.1 mg/L诱导效果最好;1/2MS培养基较MS培养基更适合植株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