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3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林业   517篇
农学   519篇
基础科学   331篇
  246篇
综合类   4725篇
农作物   626篇
水产渔业   1235篇
畜牧兽医   2014篇
园艺   824篇
植物保护   63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898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1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稻赤斑黑沫蝉在大别山区岳西县海拔 40 0m以下地区广泛分布 ,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刘氏长头沫蝉是近年在该县发现危害水稻的一种新害虫。 2种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 ,每年均发生 1代 ,以卵越冬 ,若虫在田边的杂草中吐沫围住身体 ,成虫刺吸稻叶汁液 ,使稻叶变成红黄色造成减产。抓住若虫期防治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33.
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致全叶干枯。  相似文献   
34.
斑霉病 其头胸部背板、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点状霉斑,然后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隆起成片,蝎子生长停滞.患病初期往往发现蝎子非常不安,不停活动;后期则活动逐渐减少,表现为呆滞、不动、不食,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35.
鲁西南苹果园二斑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在鲁西南苹果产区为害日益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经上升为苹果产区的主要害虫,造成苹果早期落叶,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据调查一般减产11.3%~13.6%,高的达29.8%.1997~2000年我们对二斑叶螨在苹果上的为害、发生规律及为害加重因素作了调查,并对其防治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对椪柑不同枝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a/b值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有叶顶花结果枝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腋花果枝其次,营养枝最低。有叶顶花结果枝和腋花果枝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营养枝有一定差异。两种结果枝叶绿素含量高峰期出现在8月底,而营养枝出现在8月初。各类枝叶片10月上旬后开始衰老。有叶顶花结果枝和腋花果枝叶片叶绿素a/b值呈高—低—高变化,营养枝叶片叶绿素a/b值在生长季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37.
刺槐外斑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危害刺槐、枣树及农作物,在河南省安阳市一年发生4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蛹在树干周围1.5m的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为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喷施灭幼脲等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38.
2003年射阳县盘湾镇秋蚕壮蚕期家蚕尾部出现了黑色病斑,经鉴定为黑尾病.据调查,全镇近40%农户发生了家蚕黑尾病,个别农户仅有20%的收成.这不仅影响了蚕农收入,还影响了蚕茧质量,个别农户误认为蚕种质量有问题,增加了行业不稳定因素.为此就秋蚕黑尾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