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3 毫秒
91.
粟的品质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粟北方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或粟米。全国种植面积7,300多万亩。粟有品质好,耐旱,耐贮藏等优点。粟的品质改良,概括为适口性,营养品质和专用品质三个方面。 一、适口性适口性即食用品质,其优劣主要取决于理化性质如何,衡量标准有:  相似文献   
92.
夏谷区谷子新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是我国主要种植的传统作物之一,谷子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介绍了适合夏谷区种植的几个谷子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并从轮作倒茬、整地保墒、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夏谷生长发育特点,并从选用良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精量播种、早管理和适时收获几方面提出了夏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4.
夏谷高产育种单株选择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华北夏谷生态区近年育成的8个夏谷新品种的单株性状表现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夏谷单株选择理论和育种目标对各性状的要求,对与夏谷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8个性状分别制定了选择标准。按此标准,运用改进列联表法,对1992 ̄1993年选择的1088个优良单株进行统计分析,将单株综合性状选择指标数量化,建立了夏谷高产育种单株选择模式。经验证,该模式在夏谷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豫谷18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华北夏谷区试,2012年同时参加西北晚熟组、东北春谷区谷子区试.该品种在各种试验中不仅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表现优异,而且在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品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96.
衡谷11号是以培育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为目标,用冀谷20为母本、豫谷11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7代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2011~201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13.5 kg/hm2,居2 a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品种冀谷19增产6.33%。2013年1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97.
夏谷新品种冀谷17的推广及优质小米产业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北17是集高产、优质、适口性好于一身的优良品种,系统总结,其推广应用情况,对其产业化实践作了概括分析,并就推广及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总结了适合泰安地区夏谷种植的3种方式,即直播、育苗移栽、麦田套种,以期为该地区夏谷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正>春谷生育中期的高产管理两次追肥春谷拔节后,不仅要建成根系,而且茎叶迅速生长,还要进行幼穗分化,进入吸水吸肥的第一个高峰。此期需要氮素约占全生育期的1/2,需磷素占全生育期的1/2以上。因此,必  相似文献   
100.
豫西旱区六、七月份易干旱,常使夏谷播种时间拖后,延至何时播种既有一定产量且不影响后茬小麦种植.本文分四个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谷临界播期的确定,应距后茬小麦播期间有积温≥1880℃,在豫西一般为七月中旬.若谷后不再复播.可延迟到七月二十五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