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夏谷新品种冀谷1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谷14号是从陕西农家种“绿穗谷”经^60Co辐射后的优良变异中选育而成,该品种中好,具有根系发达、高抗倒伏、抗旱、兼抗多种病害等优点。1994-1996年在5省累计推广25.5万hm^2,其中1996年在河北推广11.8万hm^2,占河北夏谷面积的515,1994年创造了8649kg/hm^2的河北省夏谷单产新纪录,是当前夏谷主栽品种。本文从冀谷14号的选育出发,对夏谷产高育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2.
衡谷11号是以培育优质、高产夏谷新品种为目标,用冀谷20为母本、豫谷11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7代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等特点。2011~201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13.5 kg/hm2,居2 a参试品种第2位,较对照品种冀谷19增产6.33%。2013年1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03.
豫西旱区六、七月份易干旱,常使夏谷播种时间拖后,延至何时播种既有一定产量且不影响后茬小麦种植.本文分四个播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谷临界播期的确定,应距后茬小麦播期间有积温≥1880℃,在豫西一般为七月中旬.若谷后不再复播.可延迟到七月二十五日前.  相似文献   
104.
夏谷高产育种单株选择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华北夏谷生态区近年育成的8个夏谷新品种的单株性状表现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夏谷单株选择理论和育种目标对各性状的要求,对与夏谷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8个性状分别制定了选择标准。按此标准,运用改进列联表法,对1992 ̄1993年选择的1088个优良单株进行统计分析,将单株综合性状选择指标数量化,建立了夏谷高产育种单株选择模式。经验证,该模式在夏谷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当地气象条件、选育优质夏谷品种及其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豫谷18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华北夏谷区试,2012年同时参加西北晚熟组、东北春谷区谷子区试.该品种在各种试验中不仅产量、抗逆性、抗病性表现优异,而且在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品选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07.
崔路平 《杂粮作物》2001,21(4):30-31
研究了夏谷高矮秆品种茎叶和根的发育及物质积累变化,矮秆品种前期发育较早,开花后体内的营养输出和积累变化不明显,矮秆品种在拔节期追肥或拔节期和抽穗期分作2次追肥的效果最好,高秆品种则以抽穗期追肥的效果最佳。另外,直品种的行距密植具有较好的效果,高秆品种则适于宽行距适宜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08.
对谷子品种豫谷 36 在 2020-2021 年华北夏谷区组和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等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豫谷 36 在华北夏谷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并安全成熟,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2 年 40 点次区域试验中,30 点次较对照品种增产,显示出豫谷 36 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 36 适宜在华北夏谷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9.
夏谷专用型新品种冀特5号粘谷冀特5号粘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从山东粘谷中系选而成。1996年4月1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1995年河北省区试,平均3034.5~4372.5kg/hm2比豫谷1号减产0.4%~5.2%……  相似文献   
110.
冀特1号(原优质1号)系河北农科院谷子所于1979年以小黄谷作母本与日本60日杂交,经南繁加代系选而成,1990年3月通过省级审定定名。适于河北、山东种植。旱薄地亩产250~300公斤,一般亩产300~350公斤,最高亩产42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