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8篇
  31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响应面法优化电解芬顿协同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解芬顿法深度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选取电量、进水pH值、进水氨氮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CODCr去除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CODCr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阶多项式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通过解模型逆矩阵得到最佳条件:单位面积电量为23.26 Ah/dm 2、pH值为3.58、进水氨氮浓度56.78 mg/L。在最佳条件下,CODCr去除率为96.5%,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为4.45%,吻合度较高。对电解芬顿深度处理前后的渗滤液进行GC-MS分析,表明电解芬顿协同处理技术能有效降解垃圾渗滤液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将有机物种类从42种降低至21种,是较有效的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2.
对回灌型填埋场进行改良,采用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消纳生活垃圾,试验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稳定时间短,渗滤液CODCr浓度远低于传统的土地填埋场,给后续的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53.
测定了1995、2000、2005年3个填埋年限的生活垃圾填埋土中土壤养分、重金属质量分数.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各垃圾土壤对女贞(Ligustrum lucidum)、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6种3年生乔灌木幼苗的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土营养水平高、重金属质量分数大,其中水解氮为国家林业标准的5倍,锌、砷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的2倍、5倍.6种植物的Pn、Φ(ps)Ⅱ等光合、荧光指标均下降,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其中夹竹桃、女贞受到的抑制相对较弱,蚊母、石楠受到抑制的相对较强,这可能与土壤重金属、养分的复合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2005~2011年兴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pH值、COD和BOD5浓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已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自2009年以来渗滤液中pH值稳定在7.73~8.24之间,且有增大的趋势;COD和BOD5均有大幅度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值,两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BOD5/COD的值介于0.48~0.19之间,可生化性差。  相似文献   
55.
不同沼液灌溉强度对土壤和渗滤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强度施用沼液种植杂交狼尾草对环境的影响.试验按所施用沼液比例不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盆栽试验采用20 L的塑料桶,桶底钻孔以收集渗滤液;灌溉间隔5 d,每次灌溉后3 h收集渗滤液.盆栽采用水稻土和株高、根系相近的杂交狼尾草苗.结果表明:随着沼液灌溉强度的提高,渗滤液和盆栽土中三氮(总氮、氨氮、硝氮)含量升高,但再高灌溉强度可导致硝氮下降;按本试验条件,合适的沼液灌溉强度是控制沼液不超过50%,渗滤液总氮、氨氮、硝氮分别稳定在52.99~57.87 mg/L、52.66~52.78 mg/L和3.33 mg/L以内.以上说明,沼液灌溉杂交狼尾草存在一个合适灌溉强度,这与一定时间内的沼液灌溉量及其养分含量有关,并受施用气候、土壤条件、植被发展影响.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的启动特性、稳定运行效能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低流量Q=0.5 L/h时,反应器仅通过28 d就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COD去除率为70%~80%。当系统稳定运行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5%左右,总氮去除率达50%~70%;随着温度的升高,UASB的生化处理效率是先上升后下降,最佳温度为38℃。系统的容积负荷为3~8 kg/(m3.d)时,COD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7.
该研究对硅藻土进行酸改性,并用来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得出2 mol/L硫酸为最佳酸改性剂,酸改性硅藻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加量为6 g/L,最佳pH为4.5,最佳搅拌时间为25 min,此时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为33.1%,去除效果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龄的垃圾渗滤液中水溶性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同一初始溶解性有机物浓度下,红土的吸附量要高于潮土,封对其吸附量与分子粒径大小呈负相关.pH值越高,土壤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量越少.  相似文献   
59.
文章分析了3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气预测模型:德国模型、IPCC推荐模型、动力学模型(Marticore-na模型)的机理;以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为例,探讨了3种模型的参数确定,据此预测了相应填埋堆体的长期产气情况,比较讨论了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反映的填埋气体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3个模型所产生填埋场气的峰值大小顺序为:IPCC推荐模型(4.2×10^7m^3a/)〉Marti-corena动力学模型(4.1×10^7m^3/a)〉德国模型(3.6×10^7m^3/a)。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在封场之前采用德国模型进行测算比较合适:封场之后采用IPCC或Marticorena动力学模型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2/3的大中城市已陷入到垃圾的包围中;1/4的城市已发展到无适合场所可以堆放垃圾的地步,垃圾累积堆存量达60多亿t。侵占土地5万hm^2。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处理城市垃圾,这种非卫生填埋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