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6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探讨了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的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福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揭示了福州市的五大生态环境问题:闽江北港河槽刷深和南港淤积加剧、内河污染、二水源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城市“热岛效应”、温泉区地面沉降,并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提出了防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井点回灌系统截水帷幕是利用回灌井点,在基坑降水的同时对地层补水,由于回灌压力的作用形成截水帷幕,阻挡保护区内地下水的流失,使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保持动态平衡;井点回灌系统截水帷幕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截水帷幕施工方法,它对减少由基坑降水引起的周围地面沉降具有积极的工程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回灌系统的设计尚不完整、系统。本文提出了采用井点回灌法建立截水帷幕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并成功地应用于昆明市银河星辰花园基坑开挖的实践中,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以来西安地区大量开采地下热水,采水量逐年增多,井水位也逐年降低。地热水的开采已引起了一些自然和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的加剧,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加剧。建议加强地下热水的动态监测和研究工作,合理开采,充分利用;采用热水回灌方法解决环境污染,减缓地面沉降、地面裂缝活动;研究热水回灌方法对西安及邻区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资源的紧缺,许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希望依靠打井等利用地下水来解决,但因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大量超采地下水和不合理利用地下水,结果造成许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过量抽取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准确预测抽水地面沉降必须考虑含水层压密变形的影响,而已有研究中对含水层压密过程中的孔隙特征变化及渗透性改变的定量描述仍显不足。因此,利用在模型槽中模拟设立含水层和弱透水层交替的富含地下水的含水层系统,通过对贯穿至系统底部模拟的非完整井进行虹吸抽水与倒流回灌,研究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及其压缩变形的时间效应。基于水位降深过程含水层孔隙比减小规律的定量表征,建立了考虑释水含水层水位降深条件下的含水层压缩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合理性验证;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化流固耦合的抽水含水层压缩量线性预测方法,并基于多年的抽水沉降实测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抽水含水层储水系数数量级为10~(-2),其水位降深与压缩变形之间满足双线性关系,采用考虑耦合计算直线法预测值较非耦合算法更合理,在没有丰富的实测水位降深及沉降变形统计资料时,本研究方法可为局部抽水地面沉降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德州市地面沉降在山东省内较为典型.该研究简要分析了该地区地面沉降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GPS监测点布设、GPS监测墩建设,初步建立了地面沉降GPS监测网络,并选取德州运河办、德州二屯等15个监测点2013年9~10月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地面沉降监测基岩起算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目前判断其相对稳定性的方法较多。作者依据工程实践,介绍了用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对基岩点的相对稳定性进行判断、评价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现状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西安地区地热井水位、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地震活动等资料的分析得到:西安市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与地下热水开采有一定的联系;西安地区地下热水的开采与西安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明显相关,造成西安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地震由西安城郊向邻近地区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