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1篇
  免费   643篇
  国内免费   883篇
林业   1402篇
农学   597篇
基础科学   293篇
  2904篇
综合类   4358篇
农作物   435篇
水产渔业   319篇
畜牧兽医   839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287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578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林地土壤有机碳反映了林地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本研究以秦岭马头滩林区不同龄组华山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华山松林土壤和凋落物有机碳含量、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山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凋落物层有机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华山松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华山松林龄、乔木层生物量、胸高断面积、土壤容重和乔木层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从2008年开始进行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为了评价经营效果对森林固碳能力的影响,以热林中心2011年、2013年、2015年对238块系统抽样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现有的生物量方程和碳转换系数乔木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乔木林碳储量由2011年的605826.95t增加到2015年的721847.04t,年平均增加29005.02t,碳密度由2011年的35.94t·hm^-2增加到2015年的42.34t·hm^-2,但仍小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数。针叶林碳储量高于阔叶林,由2011年的413753.07t增加至2015年的479611.05t,年均增加16464.50t,栎类的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64.00%,碳储量最大的树种是马尾松,占总碳储量的62.92%。证明近自然经营能够有效促进森林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 003和wp 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 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 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相似文献   
994.
传统沼气工程的气肥联产工艺中,厌氧发酵产气与好氧发酵产肥互相独立,产气和产肥周期均较长、有机肥品质差,影响工程的高效运行。为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气效率和有机肥品质,该研究将猪粪、鸡粪和秸秆混合进行15和30 d的干法厌氧发酵,将得到的沼渣添加秸秆辅料混合,分别设置65%和70%的发酵物料初始含水率进行15 d的高温好氧发酵,对比分析了不同厌氧-好氧发酵组合对产气和产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发酵阶段,混合物料的日产气率自发酵开始后逐渐上升,并在第8天达到最高峰,至第15天降至峰值的50%以下,此时累积产气量达到30 d发酵周期的71%,平均容积产气率达到1.91 m~3/(m~3?d),比发酵30 d平均容积产气率高41.5%。好氧发酵阶段,各处理组碳元素含量持续下降,氮元素含量先下降后增加,所得发酵产物均达到腐熟标准。采用15 d厌氧发酵所获得的沼渣进行好氧发酵,所得发酵产物的电导率、腐殖化程度和发芽指数均优于采用30 d厌氧发酵所获得的沼渣进行好氧发酵所得的发酵产物,同时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也较其分别提高了6.0%~21.7%和3.0%~10.2%,不同好氧发酵物料初始含水率对发酵产物的品质影响较不明显。因此,采用厌氧、好氧发酵周期均为15 d的组合,可缩短发酵周期、大幅提高产气效率和发酵产物的碳氮营养元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沼气工程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立体车库的服务效率.以排队论原理建立了立体车库的排队模型,考虑层、列布局对整体运行效率的影响,利用改进遗传算法通过改进编码方式、交叉变异,对堆垛机调度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的顾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等待队长;堆垛机空闲概率缩短了约29.1%,47.8%和0.31%;探讨了堆垛机数量及服务台数量对运行效率的影响,得出堆垛机数量为6台、服务台为3个时立体车库运行效率较高.从仿真结果来看,对立体车库库位布局和资源配置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立体车库运行效率,而且可以为立体车库的设计建造提供依据,对立体车库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地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探讨盐碱湿地土壤pH的动态及对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的影响,揭示内陆盐碱湿地土壤特性,为盐碱湿地的科学管理与生态环境的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莫莫格内陆盐碱湿地沼泽土、沼泽化草甸土和草甸土3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土壤pH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土壤pH与有机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pH从表层向深层递增,3种土壤pH随季节变化表现为5月<7月<10月。土壤pH与TOC、MBC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DOC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林晓虹 《茶叶》2019,45(2):97-99
云南临沧勐库茶区,有着非常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也是优质传统茶种的原产地;多元民族文化交融,民族茶饮丰富,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广,有非常好的基础发展茶山旅游。本文以勐库茶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展开分析,试提出发展勐库茶区茶山旅游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8.
为培育新的适应长江流域气候类型的大豆品种,利用60Co-γ射线和EMS分别对大豆天隆一号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构建大豆突变体库。对350份有表型变异的株系进行连续两年田间鉴定,运用60对SSR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并对籽粒表型变化明显的突变株进行苯基丙酸类代谢主要酶qPCR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材料中有145份在株高、叶形、花色、种皮色、结荚习性等方面有稳定可见的表型变异,101份材料中检测到与野生型天隆一号存在至少1个SSR位点差异,其中M3-SD-1与M3-SD-2有超过10个标记的差异。SSR分析表明,表型发生变异的突变体主要是由DNA变化引起的,且突变体发生了多位点变异,突变位点也彼此不同。qPCR检测结果显示,种皮色、脐色等发生突变的3个材料苯基丙酸类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既可以为大豆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为揭示海南岛东北部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本文对该区湿加松林(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木麻黄林(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椰树林(Cocos nucifera)、次生林和混交林等5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次生林最高,为3.78 g/kg,木麻黄林最低,仅有0.90 g/kg;5种森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次生林46.06 t/hm 2、混交林40.52 t/hm 2、湿加松林39.08 t/hm 2、椰树林31.26 t/hm 2和木麻黄林15.22 t/hm 2。浅海沉积土上的次生林、滨海沙土上的混交林均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地高于同一母质上的椰树林和木麻黄林(P<0.05)。综上,该区不同类型森林的建立深刻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库储量,次生林和混交林的建立可能有助于该区增加土壤固碳。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采用水培方法,以氮高效品种郑单958、正红311和氮低效品种川单428、先玉508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0.04 mmol/L)、正常氮(4 mmol/L)和低氮恢复处理3个氮水平下,分别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不同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显著降低玉米叶片和整株干物质重量、叶片氮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根系干重、根冠比、叶片碳代谢指标(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品种间各指标的变化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不同规律,氮高效品种在氮素胁迫下对碳氮代谢的平衡能力更强,受低氮环境影响较小,植株的恢复能力较强,对胁迫环境具有更强的耐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