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476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308篇
  760篇
综合类   2003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558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183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济南千佛山公园10种园林植物群落为试验样地,通过记录2016年6—8月的9场实际降水量,测定和分析植物群落雨水截留功能相关的因子:树冠叶面积指数、林冠穿透雨率、叶片持水量,林地枯落物厚度、单位面积积蓄量、持水量、土壤孔隙度等,分析各种植物群落的雨水径流截留能力。结果显示:试验样地中具有多重覆盖分叉枝叶的柏类植物群落,其雨水径流截留功能优于阔叶类植物群落,适合作为园林的基调树种;黄栌、国槐、刺槐的单乔植物群落在阔叶类树种中具有较强的雨水截留能力,且是济南地区的秋色叶观赏树种、乡土蜜源植物,可在植物配置中作丛植点缀。研究结果能为提升园林植物群落的雨水截留能力,抑制暴雨径流,平抑极端降雨事件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威胁,合理选择树种和科学设计群落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42.
943.
屈国杰 《饲料广角》2014,(19):22-24
<正>1国内外蛋氨酸行情基本情况2014年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以来,国内蛋氨酸价格不断飙升,加上货源紧缺一货难求,令终端饲料厂叫苦不迭。从8月下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蛋氨酸市场价格直线上涨,9月中旬固体蛋氨酸已经普遍飙升至70元/kg的历史高位(图1),较2008年8月底的价格还要高2~3元/kg。  相似文献   
944.
文章通过尾菜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不同含固率(4%,8%)和接种比(RI/S=0.8,1.0,1.2)对尾菜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甲烷产量随含固率的提高而增加,随接种比的提高而降低,在含固率为8%,接种比为0.8时,累计甲烷产量最大,达到253.81 mL·g^-1VS。含固率一定时,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厌氧消化周期,但会降低累计甲烷产量;接种比一定时,含固率越高,产甲烷延滞期越长,累计甲烷产量越高。厌氧消化第9天各处理组均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丙酸积累现象,含固率为8%,接种比为0.8时,丙酸浓度最高可达1981.522 mg·L^-1。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丙酸降解。厌氧消化第33天时,各处理组丙酸全部被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945.
对美国东部黑核桃的枯落物持水性、林冠截留雨水能力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以上成龄具美国东部黑核桃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14%,每公顷枯落物约有6.13 t,每次降雨最多可吸收19.25 t雨水;黑核桃林下0~20 cm土层含水率平均为13.79%,对照空地为10.69%,比对照提高3.10百分点;美国东部黑核桃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变化可分为快变期、渐变期和稳定期,在日降雨量0~20 mm范围内,林冠截留量随着日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可达到最大值6 mm。美国东部黑核桃林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入渗、截留降水、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可在水土流失治理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46.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04-207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8种禁用色素(碱性橙2、碱性嫩黄O、碱性橙21、碱性橙22、罗丹明B、罗丹明6G、分散红1、柑桔红2)。[方法]样品经乙酸铵和甲醇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液相串联质谱测定。测定8种禁用色素同时进行了液相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的优化,选择最佳条件进行测定,优化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每种色素,计算出浓度。重复测定5次,计算方法精密度。[结果]碱性橙2、碱性嫩黄O、碱性橙21、碱性橙22、罗丹明B、罗丹明6G、分散红1和柑桔红2的精密度分别为4.79%、5.82%、5.13%、4.88%、3.09%、4.38%、4.60%、5.30%。[结论]选择最佳条件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食品中8种禁用色素,满足工业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47.
为了能够全面、快速分析鱼粉的新鲜度,将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以挥发性物质含量辅助评价鱼粉的新鲜度。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18种储藏时间鱼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储藏时间鱼粉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最近邻回归方法对鱼粉各类挥发性物质和表征新鲜度的标记物与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共鉴定出101种,主要包括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等11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醛酮类化合物种类较多。随着鱼粉逐渐腐败,气味阈值较低的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升高,并出现了二甲基三硫、三甲胺等表征鱼粉新鲜度的标记物;在储藏过程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酸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相比,最近邻回归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测试集相关系数在0.763 3~0.999 9之间,均方根误差在0.086 7%~8.465 5%之间。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小麦?大豆系统是黄淮海区域重要的禾豆复种系统,综合评价该系统的净碳排放对于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借助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综合评价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的产量和净碳排放,旨在为该系统丰产低碳排放的施肥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包括单施牛粪 (M)、氮磷钾平衡施肥 (NPK)、氮磷钾加牛粪 (NPKM)、氮磷加秸秆 (NPS)、氮磷钾加饼肥 (NPKC)、氮磷钾加牛粪及饼肥 (NPKMC) 以及不施肥对照 (CK),共7个处理。综合分析了各处理田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N2O和CH4)、农田投入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固定,估算了单施牛粪、单施化肥以及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的净碳排放,同时将碳排放与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相结合,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净温室效应。  【结果】  小麦?大豆复种系统中,小麦季施肥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后效,与单施NPK相比,NPKM、NPKC和NPKMC处理分别使大豆产量提高了31.0%、16.8%和24.0%,而M和NPS处理不利于大豆、小麦产量的提高。与NPK处理相比,M、NPKM、NPKMC处理的农田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别增加了49.4%、17.7%和12.4%,土壤有机碳年固定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82.2%、137.3%和169.1%。M及NPKM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与NPK处理没有明显差异,而其他施肥处理的间接碳排放低于NPK处理。在各施肥处理中,由肥料投入导致的碳排放占总间接碳排放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灌溉用电和机械用柴油导致的碳排放。对净碳排放的估算结果表明,M处理的净碳排放为负值 (表现为碳汇),而其他处理下小麦–大豆复种系统均表现为碳源,NPK与有机物料配施的处理净碳排放显著低于NPK处理。此外,与NPK处理相比,NPK与有机物料配施使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了36.5%~113.2%,使单位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温室气体排放 (δGHG/δSOM) 降低了69.4%~93.2%。  【结论】  黄淮海区域小麦?大豆复种系统中,氮磷钾配施有机肥 (牛粪或饼肥) 可在保证小麦和大豆产量的同时,降低小麦?大豆复种系统的净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949.
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物理性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揭示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持水性能及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以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浸泡法和烘干法,对林下枯落物、土壤(0—50 cm)的持水性能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6种林分类型林下枯落物厚度范围为0.73~2.77 cm,总蓄积量范围为1.47~7.93 t/hm~2。枯落物层厚度、总蓄积量大小依次为油松、侧柏、沙棘、柠条锦鸡儿、山杏和撂荒地。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及其蓄积量均明显大于半分解层。(2)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149.48%~267.3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与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一致,为撂荒地柠条锦鸡儿沙棘山杏侧柏油松;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出未分解层高于半分解层。(3)林下枯落物层在浸泡0.5 h吸水速率最快,浸泡1 h持水量增加迅速,浸泡8 h吸水速率和持水量增量趋近于0。(4)林下土壤容重低于撂荒地;总孔隙度范围为44.36%~32.57%,最大持水量范围为8.89~17.43 mm,均呈现油松林下最大,山杏林下最小。(5)林下枯落物蓄积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呈正相关关系。油松林、侧柏林地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土能力。研究成果为开展砒砂岩区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0.
我国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农业生产过程是大气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一个重要的排放源。20世纪30年代以来,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和沙尘暴,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并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简称保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保耕对土壤GHG排放和固碳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我国近期发表的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保耕措施对农田GHG(CO2、CH4、N2O)排放、固碳以及综合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耕措施中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呼吸,如果将秸秆制成生物炭则对CO2排放影响很小,免耕能减少土壤呼吸;水稻田秸秆还田促进了CH4的排放,提高程度从10%~400%,并随着还田量和年限增加而增加,大部分研究也表明水稻田采用免耕降低了CH4排放;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N2O排放具有复杂影响,与还田的秸秆量及其碳氮比、还田方式、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等有关;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免耕更多是改变了有机碳分布,使更多有机碳聚集于土壤表层;分析评价全球增温潜势时,如果考虑固碳作用,保耕措施将能减少GHG排放甚至使农田转变成碳汇。因此,保耕对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评估应该考虑土壤固碳作用,推广保耕整套技术体系应因地制宜,同时与其他推荐措施相结合,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