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篇
  50篇
综合类   365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东乡野生稻重复序列的克隆分析及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乡野生稻(O ry za ruf ipogon G riff)中克隆到7个重复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这些序列是与转座因子有关的序列。以序列H 2为探针,对不同基因组水稻进行Southern杂交,表明该序列为稻属内AA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其分布在水稻的多条染色体上,荧光原位杂交(F ISH)结果显示该重复序列主要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以及端粒附近,重复单位序列长度为615 bp左右。并就特异重复序列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45 S rDNA和5 S rDNA是砂梨中与核糖体RNA合成有关的2个功能片段.通过双色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确定了45 S rDNA序列和5 S rDNA在砂梨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其中45 S rDNA位于砂梨的第4号,第11号和第15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5 S rDNA序列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着丝粒附近,而在第6和第13号染色体上则分布在长臂上.  相似文献   
993.
甘蓝与芸薹属5个近缘物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研究了甘蓝基因组与芸薹属其它5个近缘物种基因组间的相互关系。以标记的甘蓝(CC,2n=18)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分别同二倍体甘蓝、白菜型油菜(AA,2n=20)、黑芥(BB,2n=16)和异源四倍体芥菜型油菜(AABB,2n=36)、埃塞俄比亚芥(BBCC,2n=34)、甘蓝型油菜(AACC,2n=38)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甘蓝、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不能区分A、C基因组。黑芥染色体上只有零星的弱小信号,埃塞俄比亚芥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18个明显的信号,可以区分出C、B基因组;芥菜型油菜的中期染色体显示出20个明显的信号,其余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可以区分出A、B基因组。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甘蓝与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较近,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小,而甘蓝与黑芥的亲缘关系较远,基因组的分化程度较前者高;甘蓝与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的亲缘关系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94.
单染色体识别为植物遗传学、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型基因组多倍体植物研究的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单拷贝序列染色体涂染(single-copy sequence based chromosome painting)和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oligonucleotide FISH,Oligo-FISH)技术合成新型探针池的方法,总结其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提出开发近缘物种通用寡核苷酸探针库的研究趋势,并对植物染色体分子核型技术在植物系统发育重建和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nanos3基因在黄鳝卵巢发育和维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黄鳝PGCs可视化分子标记、生殖细胞移植及性腺发育分化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RACE克隆黄鳝nanos3基因cDNA序列,运用ProtParam、 SOMPA、 SWISS-MODEL、 SignalP、 TMHMM及NetPhos等在线软件进行nanos3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anos3基因在黄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冰冻切片荧光原位杂交进行性腺组织定位。【结果】黄鳝nanos3基因cDNA序列全长1289 bp,包括147 bp的5'非编码区 (5'-UTR)、 531 bp的开放阅读框 (ORF)及61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176个氨基酸残基。黄鳝nanos3蛋白分子量为19.61 kD,理论等电点(pI)为9.07,为碱性蛋白;在黄鳝nanos3氨基酸序列第108~162位处存在2个锌指基序 “CCHC”结构域,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的占比最高 (64.20%),其次是α-螺旋 (占24.43%),延伸链、 β-转角的占比分别为6.82%和4.55%。黄鳝与大刺鳅、射水鱼、斑马鱼等鱼类的nanos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67.5%、 57.2%和50.3%,与中国林蛙、粗皮蛙等两栖类动物的相似性分别为39.3%和30.3%,与人类、小鼠等哺乳类动物的相似性分别为33.3%和30.9%。nanos3基因在黄鳝肌肉中不表达,在精巢、肾脏、脾脏、脑、肝脏、肠道、心脏和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在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冰冻切片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显示,黄鳝nanos3基因仅在生殖细胞中表达,支持细胞中未见表达。【结论】黄鳝nanos3基因进化相对保守,主要在卵巢的生殖细胞中表达,且以细胞质中的表达为主,与核遗传信息的传递相关,是黄鳝性腺发育及分化相关的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996.
小麦新品种川农12号中外源染色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利用染色体工程新方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川农12号的遗传基础,对其进行Giemsa C-带分析,结果显示川农12号有两条染色体的短臂具有黑麦IRS的端带特征,其长臂与小麦染色体1B的长臂(IBL)带型一致,表明这对染色体可能是IRS/IBL易位染色体;再利用黑麦总基因组DNA作探针,小麦基因组总DNA作封阻对川农12号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证实川农12号确为含IRS/IBL易位染色体的新品种。同时对易位系的选育、IRS/IBL易位的多样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种苗带菌是病害长距离传播的重要来源,种子种苗的快速检测对病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寄主的差异西瓜噬酸菌分为两个组,Ⅱ组菌株比Ⅰ组菌株具有更高的铜制剂敏感性,因此,西瓜噬酸菌的分组检测可为病害田间防治中铜制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施用。本研究筛选了现有的西瓜噬酸菌种间特异性引物和种内分组特异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个多重PCR体系,实现了通过一步试验,就能够准确将西瓜噬酸菌与近缘种和其他植物病原细菌区分开来,并直接鉴定到西瓜噬酸菌不同组。该多重体系可以从带菌种子浸泡液和感病植物组织研磨液中直接检测到西瓜噬酸菌的不同组,且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原位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巴西橡胶树4个环锌指蛋白基因(HbRZF)在染色体的位置进行了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用原位PCR技术检测到的HbRZF1和HbRZF3扩增信号分别定位于巴西橡胶热研7-33-97品种的第6号和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信号距着丝粒平均百分距离分别是45.76±3.18和66.33±0.75,信号检出率分别为28.79%和36.70%。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到的HbRZF2和HbRZF4探针信号分别位于第3号和7号染色体长臂上,信号距着丝粒平均百分距离分别为22.25±1.02和40.64±1.44,两种信号同时检出的机率为12.18%。本研究还对这些基因与其他定位的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摘 要:【研究目的】旨在建立检测仔猪小肠FcRn表达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的方法,研究FcRn在仔猪小肠各段的表达分布。【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FcRn 重链(α链)m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带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试验用cDNA探针。经仔猪小肠冰冻组织切片最佳厚度选择,以及H2O2溶液祛除小肠组织中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对杂交结果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固定剂、细胞膜蛋白消化剂、杂交液和确定杂交反应的温度、时间以及杂交后处理等一系列试验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仔猪小肠FcRn mRNA的原位杂交方法。【结果】①仔猪小肠冰冻组织切片最佳厚度为14 μm;②仔猪小肠内存在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3%的H2O2溶液祛除该酶的效果良好,但在本研究中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存在试验结果并无明显影响,无需祛除;③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的小肠腺和粘膜下层等部位存在棕黄色阳性颗粒,均检测到清晰的杂交信号。【结论】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仔猪小肠FcRn mRNA的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效果良好;FcRn mRNA在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等营养物质吸收部位均有表达,提示FcRn在这些部位的存在与肠道IgG转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以地高辛标记的GHR cDNA为探针,利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HR mRNA在绵羊皮肤组织切片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绵羊毛囊中存在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因此,可以确定GH对羊毛生长的作用是通过直接作用其位于毛囊上的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