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70篇
  203篇
综合类   1399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728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茉莉酸和其它激素对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外源茉莉酸分别和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共同施用对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ll.Arg)乳管分化的作用。将含这些激素的羊毛指涂在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的萌条上,用光学显微镜技术检查茎中乳管数目的变化,以及次生韧皮部轴向系统的细胞层数。施用茉莉酸对正在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但不能诱导形成次生乳管。施用茉莉酸对已经停止伸长的茎中初生乳管的分化没有显著作用,但促进次生乳管的形成。对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萌条,施用茉莉酸能够促进各个伸长单位茎中次生乳管的分化。单独施用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和脱落酸对乳管分化都没有显著影响。茉莉酸分别与不同浓度吲哚乙酸、水杨酸、乙烯丰共施后,与单独施用茉莉酸比较,对乳管分化没有显著影响。0.08%茉莉酸和0.45%6-苄基腺嘌呤同时施用比单独施用0.08%茉莉酸能诱导形成更多的次生乳管。0.08%茉莉酸和0.53%~0.0053%的脱落酸共施与单独施0.08%茉莉酸比较,诱导形成的次生乳管有减少趋势。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对巴西橡胶树茎中的异戊烯基腺嘌呤水平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顶端伸长单位茎中异戊烯基腺嘌呤含量高于基部伸长单位。施茉莉酸后,无论是基部伸长单位还是顶部伸长单位,异戊烯基腺嘌呤的水平均低于对照,5d后明显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然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2.
较高的pH影响植物根系对磷和氮的吸收,是盐碱土壤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植物在盐碱胁迫下microRNAs(miRNAs)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提高植物对盐碱耐受性。通过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zma-miR827主要在冠根和花丝等组织中表达。碱胁迫处理玉米幼苗后,zma-miR827随着处理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通过玉米基因组数据库分析,预测zma-miR827-3p有4个靶基因,其中,GRMZM2G166976受碱胁迫后呈现先升高后持续下降的表达趋势;GRMZM2G077531则呈现先下降后升高;GRMZM2G127374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至最低值的趋势;GRMZM2G013176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通过构建进化树分析表明,zma-miR827与水稻(Oryza sativa)中参与磷调控的osa-miR827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993.
应用一种简便、廉价的细菌脱胶方法对苎麻进行脱胶,研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性能.结果表明,苎麻细菌脱胶后残胶率1.82%,达到了脱胶要求.且松散了苎麻纤维横截面组织结构,对苎麻中纤维素无破坏,提高了上染色率12%左右,单纤维强力比碱液脱胶的大0.15N/tex,对白度影响不大.说明该脱胶法是一种绿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94.
生物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安华 《中国麻业》2006,28(1):37-40,51
应用一种简便、廉价的细菌脱胶方法对苎麻进行脱胶,研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性能。结果表明,苎麻细菌脱胶后残胶率1.82%,达到了脱胶要求。且松散了苎麻纤维横截面组织结构,对苎麻中纤维素无破坏,提高了上染色率12%左右,单纤维强力比碱液脱胶的大0.15N/tex,对白度影响不大。说明该脱胶法是一种绿色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95.
乌头总碱染毒家兔,对其肝脏中的乌头碱代谢产物进行了提纯分离,采用薄层层析法检出乌头碱的代谢产物,其产物的化学结构、是否为乌头碱代谢所特有的,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此项研究方法和条件可用于动物肝脏中乌头碱代谢产物的进一步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土壤碱解氮测定中固定态铵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江苏省镇江市的下蜀黄土母质发育的土样进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碱解氮的测定比较,土壤固定太铵的测定,以及玉米幼苗盆栽试验,得到如下结果;碱解氮不仅包括水溶性氮,交换性氮和易水解性有机氮,还庆包括部分固定态铵,作物生长过程中氮素营养包括碱解中来自固定态铵的部分,尤其在土壤碱解氮被大量耗蝎后这部分太铵的释放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一个测定Cl- —交换性碱的方法。用自动控制pH的滴定装置定量地研究了一个砖红壤胶体和一个红壤胶体在NaCl和Ba(NO3) 2 溶液中的交换性酸的变化。结果发现 ,砖红壤和红壤胶体在两种盐溶液中 ,在测定pH范围内只出现交换性酸 ,红壤胶体的交换性酸量比砖红壤胶体的大。随着盐浓度的增高 ,交换性酸量的增幅由大变小 ,明确地出现一折点 ,NaCl在 30 0mmolkg- 1左右 ,Ba(NO3) 2 在 1 2 0mmolkg- 1左右。pH对交换性酸有显著影响 ,在Ba(NO3) 2 溶液中随pH升高而增大 ,在NaCl溶液中则出现一峰值。  相似文献   
998.
嘌呤(Purine)是一种生物碱,可在人体内代谢为尿酸,当人体尿酸代谢紊乱时会诱发痛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豆类及其豆制品的嘌呤含量较高(约为1.581 mg.g-1),因此建立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检测方法对于评价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现实意义.采用分光光度法即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测定其含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同时比较皖黄506和Williams82两个品种的豆粉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溶剂浓度对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总嘌呤含量在267 nm下与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2=0.09992);在100℃条件下,35%(V/V)的高氟酸处理30 rain时大豆籽粒总嘌呤水解效果最佳.该试验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可行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籽粒中总嘌呤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9.
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而对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茶园pH为3.83~6.16,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0.88~101.8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均达到Ⅰ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除勐混镇外,其他各乡镇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比例低于30%。速效钾供应充足,仅勐阿镇和勐混镇分别有6.25%和20.00%土壤速效钾处于Ⅲ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30~0.84,勐阿镇、勐遮镇、格朗和乡和布朗山乡有部分茶园土壤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和Ⅳ级,除布朗山乡外,其余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比例超过60%。研究表明,勐海县茶园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丰富,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赵贵兴  陈霞 《大豆科学》2003,22(4):306-309
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四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序,即得到豆渣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本文还以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