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5):1202-1207
农田生态系统中肥料氮素施用通过改变土壤中"原有的"固定态铵和肥料来源"新"固定态铵的动态,从而影响固定态铵的有效性以及其剖面变化特征。固定态铵相对含量在垂直剖面的大小顺序为10~20 cm0~10 cm40~60 cm20~40 cm,在多年淋溶渗透作用下,土壤中黏粒和氮素养分不断向下迁移,从而随着深度增加固定态铵含量升高。在连年施肥的条件下,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含量和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6,p0.01),而且肥料来源部分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土壤中"原有的"固定态铵。固定态铵含量与植株中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5),同时肥料氮素在固定态铵中的残留与植株中15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6,p0.05),表明固定态铵可以通过长期的固定-释放过程持续为植物供给有效氮源。肥料来源固定态铵的有效性高于土壤中原有部分。连年施肥条件下,固定态铵对作物氮素利用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些耕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启孝  程励励  张晓华 《土壤》1996,28(3):168-168
部分固定态铵能为植物所利用;土壤对铵的固定既可减少肥料氮的损失,又可改善肥料氮的供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稻田不同施氮量下的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对水稻高效优质环境保护型生产和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湖稻区研究了不同施氮下水稻边际利润、最佳经济施肥量以及不同时期氮素利用率、土壤固定态铵、碱解氮及田面水铵氮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地水稻最佳经济施肥量为235kg N/hm2;施氮225kg/hm2时当季氮肥利用率仅为31.2%。土壤固定态铵以及碱解氮含量均在水稻生长时期内逐渐下降,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氮处理促使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有较大增幅,而高氮处理则使土壤碱解氮含量有较大增幅。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施肥后一个星期内,高于225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急剧上升而后急剧下降;而75,150kg N/hm2处理田面水NH4+-N一直低于2mg/L。可见,浙北地区氮肥施用量保持在225kg/hm2为宜,过量施氮(超过225kg/hm2)将超过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造成土壤固铵量饱和,引起土壤碱解氮含量急剧上升,并导致田面水NH4+-N含量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
不同粒级土粒固定态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 同粒级土粒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固铵,释铵数量的测定,得到如下结果:粘土矿物种类对土固定态铵的影响比粘粒含量更为重要;土壤中,粘粒所含固定态铵数量最大,粉粒也含有相当数量的固定态铵;粘粒,粉粒和砂粒都具有释放其固定态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与固铵强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金莲 《土壤》1994,26(1):26-30
对全省13个有代表性的耕层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和固铵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土壤固铵强度的内外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氮肥合理施用氮钾肥的配合施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固定态铵的贮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励励  文启孝  林心雄 《土壤》1994,26(5):248-252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和固定态铵的储量。报道了各主要土壤表土中有机氮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壤中的固定态铵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叙述了全国除高山土带和亚高山土带外各土带土壤中固定态铵的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以及各主要土壤的固铵能力,讨论了固定态铵的来源、影响固定态铵含量和土壤固铵能力的因素。以及铵的固定和释放在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意义。以土带为单位,各土带中,黄棕壤带内的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较高,为257mg/kg,砖红壤带内的土壤最低,仅为48mg/kg。耕地土壤0~20cm土体中,固定态铵的储量全国平均约为全氮储量的15%。各  相似文献   

8.
成都平原几种水稻土的固定态铵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励励  文启孝 《土壤》1999,31(3):132-135
研究了成都平原几种代表性水稻土的固定态铵含量,生物有效性及表土的固铵能力。各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固铵能力因母质而异,发育于紫色土沉积物的水稻土固铵能力最高,发育行岷江冲积物的土壤次之,二者固定态铵含量均较高,发育于黄壤残积物质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和固铵能力均最低。  相似文献   

9.
固定态铵是土壤氮素的一种重要形态,对植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风沙土中固定态铵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并不清楚,限制着对沙地土壤肥力来源及其维持机制的认识。该研究测定了毛乌素沙地裸沙地、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林地风沙土固定态铵的含量,并分析了土壤粒径及矿物组成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固定态铵平均含量为18.63 mg/kg,占土壤氮库的8.77%,不同植被下土壤中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明显差别,油蒿林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23.03±1.88 mg/kg)显著高于裸沙地(16.63±0.61 mg/kg)和沙柳林地(16.82± 1.25 mg/kg);2)风沙土粒径组成与固定态铵含量显著相关,粒径越细,固定态铵含量越高,粒径越粗,含量越低;3)风沙土矿物组成与固定态铵含量间无显著关系。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中固定态铵含量取决于土壤物理构成而非矿物化学组成,植被主要通过影响粒径组成而影响其含量。固定态铵是荒漠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植被建设增加土壤细粒物质,有利于提高固定态铵含量,对土地荒漠化治理和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棕壤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与黑麦草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黄棕壤上种植不同密度的黑麦草后发现 ,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在旱作条件下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原有的矿物固定态铵。这部分铵在试验条件下无任何释放 ,即与黑麦草的种植密度无关 ;二是施肥后新增加的固定态铵。这部分铵的释放与黑麦草种植密度关系密切。该部分又可分为易释放部分和不易释放部分 ,前者与种植密度关系较小 ,而后者与种植密度关系较大 ,其单位质量土壤矿物固定态铵的释放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外源氮(N)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量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分别设置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进行为期36天的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和外源氮添加处理下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并计算其最大固铵量。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CK,不添加任何氮肥,为对照;(2)CF,常规施氮,添加尿素态N 374 mg kg?1干土;(3)RCF,减量施氮(减N 46%,添加尿素态N 200 mg kg?1干土);(4)RCF + OM,减量施氮配施有机氮(添加尿素态N 150 mg kg?1干土并以鸡粪形式添加有机态氮50 mg kg?1干土)。结果显示: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本底固定态铵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最大固铵量却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种植年限下,各施肥处理在培养过程中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总体表现为CK < RCF + OM < RCF < CF,说明施肥可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但其增幅大小受施肥量的多少和施肥种类影响,其中CF处理土壤固铵量为最大(98.61 mg kg?1),显著高于RCF和RCF + OM处理,而RCF处理的土壤固铵量(84.76 mg kg?1)又高于RCF + OM处理(77.34 mg kg?1)。设施菜田增施氮肥可提高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且化肥较有机肥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其有效性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棕壤连续13年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或低量有机肥对土壤固定态接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施用高量有机肥区固定态接含量比试验前平均增加30.2%。这部分增加的固定态按主要来自土壤有机氮矿化补充。施肥后固定态铵的净增加量超过作物施氮量是土壤激发效应的结果。土壤原有固定态铵含量在113~116mg/kg,对作物无效,而新固定态按时作物有效。生长季耕层土壤固定态铵总释放量(N)对照区为43kg/hm2,化肥区平均为110kg/hm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区平均为165kg/hm2。施钾对固定态铵的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变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以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区域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及二者比率随地理位置和土层的变异规律,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土壤相对稳定氮库累积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土层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从南到北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呈下降趋势,但各土壤全氮和矿物固定态铵的分布显著不同,全氮含量在060.cm随土层深度增加下降很明显,60120.cm有一定下降,120.cm以下低而稳定。矿物固定态铵在全剖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基本在误差范围内,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cm)矿物固定态铵平均含量分别为215.807.45、165.808.73和146.501.83.mg/kg,表层以下(10200.cm)平均含量分别为193.409.67、157.145.75和142.025.47.mg/kg。从地理位置分析,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土垫旱耕人为土表层(010.cm)矿物固定态铵占全氮的百分比分别为(39.570.78)%、(32.916.82)%和(29.747.01)%;在表层以下所占比例更高,干润砂质新成土10200.cm土壤矿物固定态铵含量占全氮比例为(89.5213.42)%,黄土正常新成土为(59.5213.86)%,土垫旱耕人为土为(47.269.01)%。供试土壤中矿物固定态铵与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物理性粘粒是矿物固定态铵的主要载体;矿物固定态铵与全氮含量也有极显著正向相关性。以上结果揭示,在黄土高原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全剖面矿物固定态铵相对均匀,而有机氮相差较大,两种氮库的这种地理位置和剖面分布特征,是黄土母质形成的必然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黄土高原黄土母质的风成学说;同时也反映了需要对有机氮占全氮比例及矿物固定态铵在全氮中地位的传统观念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协调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土壤固定态铵是肥料氮的一个“临时贮藏库”,可逐渐释放以供作物利用,土壤可溶氮则是土壤固定态铵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设施条件下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影响,对于设施生产中安全高效的施肥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方法】 以番茄为试材,温室内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CK)、施N量0、187.5、375. 562.5 kg/hm2 (N0、N1、N2、N3)、单施有机肥(M,75000 kg/hm2)以及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处理(MN0、MN1、MN2、MN3)。分析了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土壤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动态变化。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的含量(P < 0.01);各施肥处理均以第1穗果膨大期时含量最高。总体来看,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均以施N 375.0 kg/hm2处理为最高,而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以施N 375.0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和施N 562.5 kg/hm2与有机肥75000 kg/hm2配施处理的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为最高,但未发现氮肥施用量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产生显著影响;除收获期20-30 cm土层外,整个生长季内土壤固定态铵和矿质氮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5),部分土层土壤固定态铵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5)。 【结论】 设施番茄栽培条件下,土壤固定态铵和可溶性氮在土壤氮素的固持与释放方面极显著相关,施无机N 375.0 kg/hm2配合有机肥75000 kg/hm2,可较好地提高土壤中的氮的有效性,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有机质、全氮、有机氮、粘粒、CEC、溶液中铵浓度、水分、温度等影响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固定态铵与<0.01lmm的粘粒呈显著正相关,但与<0.00lmm的粘粒、有机质、全氮、有机氮、CEC相关性很差。通过拟合Langmuir方程可知河沙泥的最大固铵量为357.2mgN/kg,这与359mgN/kg相近。无论是潮沙泥还是紫泥田,固定态铵含量均有:30oC>20oC,30oC>40oC。除了黄泥田外,紫泥田,河沙泥和潮沙泥三种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均有:长期淹水>干湿交替8次>长期干燥。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最大固铵容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顺红  张杨珠  吴明宇  彭杰  周卫军 《土壤》2005,37(5):500-505
应用Silva-Bremner法,研究了湖南省7种主要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和最大固铵容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供试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变动在69.2~457.5mg/kg之间,平均为304.7mg/kg±96.7mg/kg,占土壤全N的2.6%~25.7%,平均为14.0%±5.1%,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土壤N素资源。7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耕层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湖潮泥>黄泥田>河沙泥>紫泥田>灰泥田>红黄泥>麻沙泥。②在土壤剖面中,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因土壤类型不同而不同,但其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表层平均为15.1%±6.6%,亚表层为25.9%±11.7%,表下第3层平均为34.6%±16.3%。③供试耕层土壤的最大固铵容量以湖潮泥最高,达658.7mg/kg,以麻沙泥最低,为97.6mg/kg。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耕层固定态铵含量与0.01~0.001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8**,n=28),与有机质、全N、碱解N、CEC、缓效K和<0.001mm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耕层土壤最大固铵容量与固定态铵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1**,n=32),与0.01~0.001mm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59**,n=28)。  相似文献   

17.
土壤颗粒组成与固定态铵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玉  李生秀 《土壤学报》2004,41(4):649-654
大量研究表明,固定态铵的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关.李生秀等人的研究表明[1],西北地区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与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Feigin和Yaalon的测定证明,以色列129种钙质土固定态铵含量与粘粒(<0.002 mm)含量显著正相关(r=0.63,p<0.01)[2];施书莲等人[3]报道,棕壤、栗钙土、黑土、棕钙土和红壤带土壤中的固定态铵含量与粘粒、粘粒及细粉砂含量之和的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准.这些结果说明,固定态铵主要存在于粘粒和粉粒中,而砂粒中几乎没有[4].  相似文献   

18.
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旱地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和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添加铵离子的矿物固定速度很快,反应12小时后基本上达到了最大固定量;而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则非常缓慢,反应42天后仍未达到最大释放量。这一动力学特征有利于土壤对溶液中NH4+的保持,防止NH4+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为作物供氮和提高氮肥利用率。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对铵离子的矿物学固定的动力学资料,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率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表现为相关系数r值较高,标准误SE值较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15N示踪技术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后,土壤微生物量C、N和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C在小麦三叶期时较高,之后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生物量C逐渐下降;小麦返青后又上升,至开花前后达到最高值,为554.9~794.4mg/kg。并以施用稻草和猪粪处理的最高,单施硫铵的最低,以后逐渐降低直至收获。土壤微生物量N的变化与C的变化不太一致,土壤微生物量N在小麦三叶期最高,为40.8~79.0mg/kg,并以施猪粪和稻草处理的最高,对照处理中最低;随着小麦的生长逐渐下降,到小麦开花前后下降到最低点,但至成熟时又有所上升。土壤固定态铵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N的变化趋势相似。施肥后被固定在微生物体内和粘土矿物中的N,在小麦生长期间有很大部分仍能被小麦吸收利用。被固定在微生物体内的硫铵N、稻草N和猪粪N的最大释放率分别为64.7%~84.3%、60.4%~77.1%、59.3%~685%;被固定在粘土矿物中硫铵N的最大释放率为59.5%~76.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固定态铵作为土壤氮素的暂存库,其含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的保氮供氮功能,而深入探究氮肥减施对土壤固定态铵的影响及其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可为优化农田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位于中国东北黑土区玉米种植系统连续9年全量玉米秸秆覆盖归还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平台,通过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S0)、秸秆还田量33%(S33)和秸秆全量覆盖还田(S100)3个秸秆还田量处理,以及240 kg hm-2(N240)、190 kg hm-2(N190)、135kg hm-2(N135)、0 kg hm-2(N0)4个氮素施用水平,研究氮素减施3年后土壤固定态铵总量的变化以及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固定态铵的影响。【结果】秸秆不还田时,土壤固定态铵总量随施氮量降低而逐渐下降,且在不施氮肥处理(N0)时显著低于施氮肥处理;在S33N190时土壤-作物系统出现氮素缺乏,并且随施氮量的下降土壤固定态铵降低量与氮素缺乏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所有氮肥水平,秸秆还田尤其是全量秸秆还田均有利于缓解固定态铵的释放,但在N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