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422篇
基础科学   27篇
  79篇
综合类   2387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526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61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正>在早稻生长季节推迟,迟熟品种比例有所扩大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多效唑在培育晚稻壮秧中的调控作用。使用范围晚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不一,因而对秧龄要求也不相同。秧龄30天左右的使用多效唑只能矮化秧苗,在6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至8月初插秧的,迟配迟的秧田使用多效唑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使用适期晚稻秧田使用多效唑以秧苗1叶1心期喷施为宜,最迟不超过3叶期。每667平方米用15%多效唑粉剂200克对水100公斤喷施。秧田要求平整,喷施前要排干田水,喷药后24小时复水;喷药要均匀,防止  相似文献   
92.
为探究高产稻田中防止倒伏发生的早期诊断技术,2015-2016年,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中稻高产新品种蓉18优1015为试验材料,设计3因素完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密肥群体下喷施多效唑对稻谷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植株抗倒力下降,以施氮量150 kg·hm-2和移栽密度18.75 万穴·hm-2的产量较高。不同密肥群体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和植株抗倒伏性有显著影响,施用多效唑后植株抗倒力增强,但产量因穗粒数下降而减少。不同密肥处理下施用多效唑对产量影响各异。于水稻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使植株重心高度、弯曲力矩、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折断弯矩则明显提高,穗粒数平均减少5.24~7.87粒。多效唑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施氮量下因穗粒数减少而减产;中施氮量下产量差异不显著;高施氮量下植株未倒伏、籽粒灌浆结实正常,因结实率和千粒重高而增产。综上所述,肥力水平和施氮量高的稻田于最高苗期施用多效唑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控制后期倒伏。本研究为指导大面积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以营养钵栽培2年生东魁杨梅小苗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研究多效唑对东魁杨梅新梢、根系生长等形态学指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探索多效唑与杨梅树体早衰的关系。结果表明,土施多效唑可以减少秋梢抽发,并显著抑制树体和秋梢的生长,其中以土施多效唑6 g·m-2处理的效果最明显;施用多效唑后枝叶黄化枯死现象明显加重,根系腐烂率显著增高,土施12 g·m-2多效唑的秋梢发病率达26.7%,须根烂根率达到84.2%;施用多效唑后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显著提高,且随多效唑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杨梅土施多效唑抑制秋梢抽发和根系生长,导致生长衰退、根系坏死腐烂,最终叶片脱落、杨梅枯死。  相似文献   
94.
<正>农资的销售和推广是一个科学和技术性都很强的活儿,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失误,这些无论是厂商、经销商和管理部门都很清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家却只重视产品的推销,技术服务却差强人意。先说生产商这一部分,以多效唑为例,笔者也见到或卖过许多厂家的多个品种,也在苹果树和小麦上用过多次,但无论是哪个厂家的产品都没有被登记用在这些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索45%丙环唑悬浮剂对青海省春小麦的安全性,设置45%丙环唑悬0.2、0.4、0.8 mg·g-1的不同处理。结果表明以株高和鲜重抑制率为指标,各品种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在0.2 mg·g-1剂量下青春38、青春39、通麦1号、阿勃4个品种安全;在丙环唑0.4 mg·g-1剂量下对青春38、青春39、阿勃安全,对通麦1号安全性差;在丙环唑0.8 mg·g-1剂量下对4个品种的安全性都较差。  相似文献   
96.
<正>从3月20~21日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在云南省保山市联合举办的大麦田虉草防控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活动中获悉,唑啉草酯是目前防除虉草的最好药剂。据专家介绍,虉草原生于美洲和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引入和示范推广,虉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 Retz.)和奇异虉草(Phalaris paradoxa L.)传入并蔓延危害。目前小籽虉草和奇异虉草仅在云南发现有分布。由于虉草生长势  相似文献   
97.
<正>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选择药物错误、环境条件变化、使用方法和时机不当等常常会引起药害,造成损失。下面就对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一、提前或拖后施用安全施用期,会引起作物受害在玉米4叶期前或5叶后期,应用2,4-滴丁酯做茎叶处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处理易产生药害;某些需要于播后尽早施用的土壤处理剂(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在大豆田应用),而延误至大豆拱土时才  相似文献   
98.
怎样消除多效唑的危害,很多农业杂志提出了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用保罗微生物菌剂、益微微生物菌剂来防控多效唑的简便易行、绿色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氟唑菌苯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 0,标准偏差为0.15,变异系数为0.15%,平均回收率为100.04%。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测定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毒力,采用机率值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用SA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D50。用喷洒药剂悬浮液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对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唑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0.58 μg/g,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LD50为1.12 μg/g,四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较高,但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差异不显著。药后3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7.5和10 mL/667m2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分别为85.00%和87.87%,显著高于5.0 mL/667m2 药剂处理,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7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3个浓度处理对斜纹夜蛾的防效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药后 14 d,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5.0和7.5 mL/667m2药剂处理,但与5%氯虫苯甲酰胺 45 mL/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增高其防效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